第一創業在5月份迎來巨量限售股解禁,股價大幅下跌,5月中下旬,股價跌逾54%。因限售股解禁對股價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有投資者把導致部分個股上半年深跌的這口“鍋”甩給了限售股。時報君也發現,在上半年跌幅較深的個股中,確實不乏出現解禁股的身影。
而7月份將迎來解禁高峰期,截至7月5日,7月A股解禁市值為2007.46億元,較6月份環比上升44.19%,不少個股也面臨大額解禁,尤其是在解禁收益頗豐的情況下,拋售股票的意愿更強,從而使股價承壓。
7月迎來解禁高峰期
第一創業因為巨量限售股解禁造成股價大幅下跌,敲響了解禁股對股價沖擊的警鐘,甚至有投資者把導致部分個股上半年深跌的這口“鍋”甩給了限售股。雖然這口“鍋”限售股到底背不背,應該就個股具體情況區別看待,但2017年上半年跌幅達到30%以上的個股中,確實不乏巨量解禁股的身影。
而7月份又將迎來解禁高峰期,以7月5日收盤價計(下同),7月份A股解禁市值為2007.46億元,較6月環比上升44.19%。7月解禁分布呈現“兩端高,中間低”特征,主要集中在上旬和下旬,單日來看主要集中在6個交易日:7月3日(489.43億元)、7日(80.54億元)、17日(159.74億元)、24日(157.66億元)、25日(129.31億元)、31日(267.52億元),這6個交易日占整個7月份解禁市值的64%。
具體到個股,從規模上來看,7月份航發動力、比亞迪、伊頓電子、福能股份解禁市值均超百億,解禁金額分別為159.74億元、129.05億元、111.44億元、101億元。但航發動力、比亞迪的解禁市值/流通市值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分別為11.56%、14.49%。
時報君根據數據進行統計發現,7月份一共有150家公司限售股份解禁,其中26家公司解禁數量超過了解禁前流通股本的一半,需多留意。
限售股解禁一定會沖擊股價?
為何說航發動力、比亞迪等解禁規模雖然較大,但需要留意的卻是解禁規模相對較小的伊頓電子、福能股份、特一藥業等股票呢?從以往限售股造成市場沖擊的情況來看,如果限售解禁股占當前流通A股比例過大,解禁時多會對股價形成壓力。
但即便是規模較大的限售解禁股,解禁股東也不一定減持或立馬減持,這里就需要分析解禁股份類型。國金證券分析師李立峰認為,相比“首發原股東解禁”,定增解禁后減持的動力相對來說較強,尤其是解禁收益較高時,減持的意愿會更強。而在7月份解禁個股中,主要還是以定增股解禁為主,數據顯示,7月份定增解禁市值為1333.76億元,占比66.42%。
時報君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的解禁個股中,定向增發的解禁收益超過20%的個股有21只,這些個股股價面臨的解禁壓力也會相對較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