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物流業貫穿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銜接生產與消費,涉及領域廣、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要拓展物流企業融資渠道。
《意見》指出,要支持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大型物流企業集團等設立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加強重要節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應用新技術新模式的輕資產物流企業發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支持物流業發展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方案,通過完善供應鏈信息系統研發,實現對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的內外部信用評級、綜合金融服務、系統性風險管理。支持銀行依法探索擴大與物流公司的電子化系統合作。
浙江財經大學副教授文雁兵7月11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的介入和支持,可以推動物流業市場化的運作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有利于物流企業做大做強,而物流業的發展也會有反饋作用,可以推動金融業業態和模式的創新發展。但是,降低物流成本只是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一種方式,稅費負擔、壟斷阻礙、金融約束和制度缺陷仍舊是拖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包含物流業降低成本在內,深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是最重要的方向和出路。
“物流業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股權投資、債券融資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融資物流(倉單質押、保兌倉、融通倉以及海陸倉)和物流融資(質押監管、融資租賃)等方式進行間接融資。”文雁兵表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7月11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物流降本增效首要是物流本身要提高效率降低物流運營成本。金融在融資方面提供支持有助于物流企業做大做優,提高競爭力。拓展物流業融資渠道,需要從間接融資轉向直接融資,從短期融資轉向中長期融資,鼓勵物流企業上市發債。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