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最新消息 新三板做市指數再現九連陰,刷新兩年新低
新三板做市指數再現九連陰,盤中最低跌至1047.33點,刷新兩年以來的新低。
低迷的市況,伴隨著的是做市企業變更為協議轉讓的案例不斷增多,據解讀君統計,截至目前,相對于去年同期今年做市轉讓企業凈減少121家。同時,受市場影響,做市商的做市業務選擇方向正在發生變化,部分做市商開始壓縮業務而部分做市商開始將投資方向轉向本身流動性就好的做市企業。
風水輪流轉 做市轉協議占主流
自從2014年8月25日做市商制度正式運行以來,做市商一直是新三板市場核心參與者之一。然而進入2017年,在做市商收縮戰線和企業做市意愿下調雙重影響之下,新三板的做市格局悄然生變。
截至7月13日,今年僅新增加85家做市企業;同期從做市轉為協議轉讓的企業卻多達206家,做市轉讓企業凈減少121家。對于企業來說,原本被期望撬動流動性的做市轉讓也有它的“缺陷,例如難以實現大宗交易、無法控制股東結構等。更為重要的原因還有,目前IPO審查對三類股東態度不明朗,優質企業尤其是有IPO打算的,它們對新進股東異常警惕。這種形勢下,即便掛牌公司本身有做市想法主辦券商也不鼓勵。一位同時負責掛牌和做市業務的券商人士表示內心很復雜,“一方面并不希望做市對企業以后的資本運作造成困擾,另一方面如果優質企業不做市的話卻又沒有辦法進行投資,非常矛盾。”
做市商偏好流動性強的企業
今年迄今,有64家做市商退出為198家掛牌公司提供做市服務,其中中投證券退出了40家,光大證券退出40家,廣州證券退出33家,國泰君安退出28家,位列前三。
僅7月3日至7月12日期間,中泰證券就相繼宣布退出包括鑫莊農貸、凱立德和普華科技等在內的26家企業的做市商行列。
究其原因,小部分做市商退出是源于其國資背景與企業IPO沖突,而大部分做市商退出的原因在于企業經營生變,或者單純因為企業流動性太差、交易太少無法賺取做市收入。
看起來,做市商的投入在收縮,但實際上可能并非如此,只是做市商的玩法改變了。在退出為198家企業做市同時,今年有86家做市商后續加入為330家做市轉讓企業提供做市服務。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流動性較強的企業做市商也隨之越來越多,做市商也更愿意后續加入流動性強的做市企業。
解讀君統計了1526只做市股從今年年初至今的區間換手率,剔除掉換手率為0的做市股,其余1427只做市股的區間換手率中位數為3.51%。其中這些做市股區間換手率超過100%的有10家,占比0.70%;換手率在50%-99%的做市股為51家,占比3.57%;換手率在50%以下占絕大多數,占比95.73%。這些流動性較強的企業吸引做市商的能力也較強。
上半年累計換手率超過50%的49家做市企業,自做市轉讓以后后續共新增266家做市商,其中今年以來,聯訊證券增加9家做市商,點擊網絡和七維航測分別增加5家和7家做市商,新道科技后續增加15家做市商。
以點擊網絡為例,公司本來流動性就較好。自今年1月3日至7月13日,其換手率為114.25%,漲幅達43.53%,成交總額為6.65億元。截止目前,點擊網絡的總市值為9.72億元,其流通市值便達6.12億元。七維航測和新道科技從年初至今的換手率分別為98.1%和51%。
從行業分布來看,換手率超過50%的49家做市企業,主要來自于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金融業。
與此同時,做市商作為新三板市場最重要的價值發現者之一,其玩法也隨著市場變化發生轉變。中泰證券盡管相繼退出為26家做市,但同時也公告后續加入無人機等8家企業的做市行列,此外,仍有部分券商加速擴張做市規模。
據解讀君統計,上半年新增做市企業數量最多的是東北證券,為66家,此外第一創業證券、九州證券同樣加緊擴大做市業務規模,新增做市企業的數量分別為49家、53家。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東北證券新增做市的66家企業中,58家企業為后續做市,以這58家企業從今年年初至今的區間換手率計算,這些企業平均換手率高達32.14%。其中,換手率最高的企
業為無人機,換手率高達119.68%,其次為山水環境和絡捷斯特,區間換手率分別為114.27%和109.44%。
顯而易見,東北證券在后續選擇投資標的時也更偏好于流動性強的做市企業。
做市商數量多股票流動性就強?NO!
做市商常被認為肩負著增加股票流動性的擔子,那是不是意味著做市商越多,個股的流動性就越強?解讀君的答案是:未必!
坐擁做市商數量最多的公司為聯訊證券,擁有55家做市商,華強方特目前擁有48家做市商位列第二。
解讀君發現,盡管擁有48家做市商,但華強方特并不是每天交易都很頻繁。6月,華強方特8個交易日成交金額都不到100萬元,其年初至今的換手率為11.11%。擁有28家做市商的藍山科技從年初至今的換手率為8.81%,均低于做市商數量前十公司中位數的21.88%。
不可置否的是,這些做市企業從今年年初至今的換手率中位數為21.88%,也已經遠遠超過了所有做市企業今年以來的換手率中位數3.51%。但這并不意味著做市商數量越多,做市企業的流動性就越好。
眾至誠自2016年9月30日以來采取做市轉讓,其坐擁17家做市商,其今年有成交記錄以來,自2017年2月3日至2017年7月6日期間,換手率僅為0.73%,成交總額僅362萬元。
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認為,做市商的多少并不會決定做市企業交易的活躍性,因為做市商提供的是報價服務和撮合服務,交易性的活躍性來自于二級市場投資的交易欲望和實際交易行為。在當前新三板流動性困局下,除非有大宗轉讓發生,否則做市股票成交低迷基本屬于正常。
以上就是新三板最新消息,更多資訊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融資頻道(原標題:新三板做市指數創兩年新低 做市商怎么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