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新三板做市制度將正式實施三周年。做市轉讓方式經歷了企業追捧、大批企業退出,再到如今企業觀望的過程。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2日新三板共有11555家掛牌企業,其中采取做市轉讓的只有1495家。23日下午,接受采訪的國信證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魯先德等表示,新三板市場前途依然光明。
火:總市值超5萬億
水:做市熱情逐步消退
最新統計顯示,截至8月22日,新三板市場共有11555家掛牌企業,其中采用做市轉讓的有1495家,協議轉讓的有10060家。在這些企業中,創新層1386家,基礎層10169家。創新層里有協議轉讓,基礎層里也有做市轉讓。新三板總市值為5萬億元。做市轉讓股票的平均市盈率為42.26倍,略高于整個市場平均值。
國信證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魯先德認為,新三板超過11000家企業,都經過了股份制改造和比較嚴格的審核,代表了全國還沒有在主板上市的企業中較優質的公司,它們共同構成了多層次資本市場堅實的底座。
但新三板是“冷清”的。就在A股市場每天成交額保持在4000億元以上時,新三板22日的交易額只有7.36億元,還不及一只較活躍股票一天的交易額。過去一個月中,新三板市場單日交易額最低是5.72億元,最高為9.81億元。
23日,共有9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發布公告宣布跟某家做市券商“拜拜”了。聯訊證券、天風證券、信達證券、華鑫證券、愛建證券分別宣告退出ST明利、ST楓盛陽、科雷普斯等9家企業。
目前,承攬新三板公司做市業務的券商共有92家證券公司。但根據對定增股的跟蹤統計,多數參與定增的券商虧損,很多券商心生悔意,逐步減少了做市數量。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年初,新三板股票合計10183家,做市1654家。到了8月22日,總計11555家,總數增加了13.97%,但做市股票卻減少到1495家,大約減少了10%。
過去一個月,交易比較活躍的券商是華泰證券,成交股票230家,成交筆數2389筆。第二至第五名的有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證券、廣發證券。而上海華信證券、華寶證券沒有做成一筆交易。
總市值增長迅猛
流動性最受爭議
新三板總市值用了不到4年時間就突破了5萬億。上交所、深交所達到這個市值則分別用了大概16年和19年。即使與創業板、中小板比,新三板總市值達到5萬億時間也相對較短。中小板花了大約10年的時間;創業板則是在7周年市值過5萬億元。
新三板融資功能也不弱。截至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今年累計發行股票金額達796.34億元,共1786家公司完成了股票發行融資,大約15%的企業成功融資。2016年,新三板大約有25%的企業實現融資。新三板也不乏一些高市值企業,其中九鼎集團以1024億元問鼎,成為新三板領頭羊。以神州優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市值達到469億。
雖然市值增長迅猛,但投資者對新三板的流動性卻很不滿意。目前,新三板日交易量在5億元左右。而上交所1995年成交額就達到5億元左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說,做市交易作為舶來品,是與歐美證券市場的其他機制相互配套產生發展的,比如納斯達克的做市交易制度,被證明是符合其新興、流動性較差、小盤的市場組成特點。引入做市商制度,有利于解決新三板市場機構建倉、老股退出這些難題。但新三板市場做市制度比較麻煩,兩個投資者之間不能直接成交。投資者看到的行情軟件上面報價只有做市商報價,看不到其他投資者報價,當然就無法交易。投資者只能和做市商交易,做市商之間也無法交易(三點至三點半有盤后機制可以做市商之間調節庫存,但較少發生)。
“做市制度是新三板市場一項開創性的制度,有利于這個市場的正常發育。”長期調研新三板企業的長城證券資產管理業務部業務董事郭志強認為,在實施過程中,一些企業發現,做市以后,券商手里的股權會流到三類股東即股權投資基金手里去,不利于企業管理;另外,做市后流動性增強,一些股東想出售股權,但接盤太少,不得不以低價傾銷,對公司估值造成不利影響。由于股價波動很大,一些公司的股價甚至比早先定增的價格都還低,現在券商更不愿意參與定增。由于交易不活躍,券商、企業做市的積極性下降,也是正常反應。
新三板繼續改革
未來取決于頂層設計
長城證券資產管理業務部業務董事郭志強認為,目前新三板的規模發展到了一個平臺期,未來還會有更多企業被淘汰掉,數量上可能會出現負增長。
很多有見識的學者也在思考新三板問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上個月通過新浪微博,建議IPO企業先上新三板,再從新三板轉板主板。證券市場的供給側改革應以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為基礎,將上市公司直接進入主板的IPO供給模式,轉變為從新三板轉板到主板的供給模式,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此觀點在業內引起很大反響。但郭志強認為,這個建議有正確的地方,但不大可能被管理層全部采納。
深圳創東方投資公司也涉足新三板投資,該公司控股的公司也有在新三板掛牌。該公司董事長肖水龍認為,目前新三板市場安全性尚可,但因政策限制太多、投資門檻太高,不能進行連續競價交易,流動性、盈利性不足,導致參與各方從期望到失望。但不可否認,這個市場確有一些潛質很好的企業。如果降低門檻到50萬元、進一步分層,對一部分企業允許連續競價交易,那么將有效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很多企業就不用轉板了。也可以把新三板創新層變成主板的預備板,符合條件的企業自動轉到主板。使主板、創業板與新三板聯動,共同成為一個全國性統一市場。
肖水龍對新三板的未來依然樂觀,認為國家需要這個市場,而且它也開始發揮一部分融資功能,也獲得了管理層好評。
國信證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魯先德認為,政府對新三板市場很重視,這些年改革政策也在穩步推進。新三板的未來,主要看政策,一切取決于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