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場競爭加劇、分化嚴重,波及酒類電商平臺,酒類電商平臺被業內形容為“除了跟同行博弈、跟消費者博弈,還要跟企業博弈”。繼網酒網宣布摘牌新三板后,酒仙網日前也從新三板退市。
繼4月樂視旗下互聯網酒類電商平臺網酒網突然宣布摘牌新三板后,日前,酒仙網成為第二家新三板互聯網酒類電商摘牌企業。
有業內人士認為,業績不佳是酒類電商平臺退市的原因:“一些平臺已經扛不住長期的虧損。”從業績看,幾個主流平臺的成績單確實不太靚麗。1919酒類直供2016年實現營收28.87億元,同比增長141.27%,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8657.63萬元,同比下降816.12%。酒便利2016年實現營收5.04億元,同比增長68.56%,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927.72萬元,凈利潤同比下降21.19%。
作為最新摘牌的酒仙網過去已多年持續虧損。不過昨日酒仙網有關負責人范晉宇透露,酒仙網2017年預計全面盈利,目前第一季度已經實現盈利276元。
“電商虧損是行業的普遍現象,大多數電商的發展路徑都是前期階段性的戰略性虧損,目標還是為了賺錢。”范晉宇表示,摘牌的原因有很多種,酒仙網選擇退出新三板是因為有更好的資本路徑。
1919酒類直供公關總監杜曉穎對于電商長時間虧損的解釋是“虧損各有不同情況”:“不同平臺的商業模式不同,有的短時間的虧損是戰略性虧損,暫時犧牲毛利;有的長時間虧損,就會讓人看不到長遠的盈利模式,這種虧損就讓人擔憂了。”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一言概之:“有的看起來虧損,但獲得了品牌價值和融資方面的回報。有的賠了生意賺了吆喝,有的生意、吆喝都賺了。”
電商模式不適合酒類商品?
酒類電商平臺普遍虧損意味著酒類不適合電商模式嗎?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到了今天,酒類對電商的依賴程度依然不高。亮劍咨詢總經理牛恩坤稱,目前白酒對電商依賴不大,但是電商培養了消費者網上搜價和年輕人網上購酒的習慣。據2015年酒類電商數據,合計銷售額約為150億元。
對于酒類電商行業的發展前景,傳統銷售渠道的行家目前并不太看好。俊濤連鎖總經理張健偉就認為,酒類電商平臺已經進入比較困難的時候,特別是之前主要靠價格戰、秒殺、“爆款”,很快就會發現這不是長久之計:“企業的盈利一旦長期無法解決,是很麻煩的事。”
另一方面,酒類電商平臺暴露出一系列問題。速途研究院分析師認為,自垂直酒類電商的誕生以及傳統酒企涉足電商領域,為了獲取價格優勢,勢必影響電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