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名單調整時間逐漸臨近。但對于是否要進入創新層,企業的心態各異。有的企業勢在必得,活躍市場交易、董秘資格考試等被納入公司重要事項。
而在IPO提速以及創新層差異性制度尚未落定的情況下,部分掛牌企業“沖層”意愿有所減淡。“順其自然,不會刻意去沖。”一位新三板公司董秘告訴記者。
“洗牌”進入倒計時
根據股轉系統對新三板分層制度的規定,每年5月最后一個交易周的首個轉讓日將調整掛牌公司所屬層級。隨著距判定創新層準入及維持標準的截止日期不足半月,新三板洗牌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不少掛牌企業董秘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沖層”和“保層”的攻堅部分基本已于去年年底完成。“主要任務是確保財務數據達標。創新層的三套準入指標和三套維持標準都與企業財務數據息息相關。而財務數據方面是以去年年報作為依據,所以最艱難的任務是去年的年終沖刺”。
一位基礎層掛牌企業董秘告訴記者,最后這半個月主要“求穩”,能夠做的事情包括通過董秘資格考試、活躍交易達到規定的合格投資者人數、避免違規行為等。
董秘資格證考試也成為有“保層”或“沖層”意愿的掛牌企業角逐的戰場之一。全國股轉公司此前發布通知,定于2017年4月15日、4月29日分別舉行第一、二期董秘資格考試。按照規定,創新層掛牌公司應當聘請取得任職資格的董事會秘書。董秘是否持證成為創新層的篩選條件之一。
章兵(化名)剛完成董秘資格考試,顯得輕松不少。章兵任職的企業于去年6月份掛牌新三板,雖然各項指標滿足創新層第二套標準,但沒能趕上去年首次分層。“此次進創新層我們勢在必得,董秘資格證能否拿到至關重要,公司特意派兩個人過來參加考試。”章兵說,“不僅是我們,整個新三板圈子對這個事情都很重視。我加入的多個董秘群,這段時間都在熱火朝天地討論考試方面的問題。”
另一方面,活躍市場交易也被有意進入創新層的企業納入重要事項之中。從目前情況看,“合格投資者人數不少于50人”這一指標不僅出現在入選創新層差異化標準三中,并且成為維持創新層的共同指標。
“合格投資者人數是以4月30日為時點進行統計。早在2月份就有中介機構提供市值管理服務,給企業引薦外部合格投資人。具體操作方面,雙方簽訂回購協議,同時承諾收益率。”深圳某私募機構總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越是臨近調層的時點,中介機構生意更加火熱,回購利息要價也越來越高。
聯訊證券 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4月12日,在公布2016年年報的2624家基礎層企業中,272家掛牌企業符合進入創新層的三項標準之一。其中,符合標準一的企業有103家,符合標準二的企業有193家,符合標準三的企業有10家。
王凌(化名)所在的基礎層企業滿足標準一的各項指標,但其懸著的心始終沒有放下來。“去年就出現有些企業滿足標準,但因出現合規性問題直接失去創新層資格。最近我們接到券商通知,掛牌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自2016年5月1日起是否違規受到處罰,這直接關系公司的創新層資格。”王凌表示,“現在就差臨門一腳,在合規性方面不敢有絲毫放松,生怕因為疏忽錯失機會。”
“沖層”意愿不及去年
“創新層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市場寵兒,大部分基礎層企業還是想進入創新層,但‘沖層’動力普遍沒有去年那么足。”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這源于對創新層預期的心理落差。按照股轉公司的設想,創新層和基礎層掛牌公司將實行差異化政策安排,將在創新層優先試點交易制度創新。彼時市場預測,分層之后新三板的創新層公司在優先進行制度試點的情況下,將得到的政策傾向和較大的扶持力度,進而獲得資金和投資者的追捧,帶動新三板整體流動性和交投活躍。然而分層制度推出近一年,市場流動性仍深陷低迷。
“創新層很多差異性政策遲遲沒有推出,企業估值和流動性也沒有明顯變化。在這個情況下,不少企業都不知道是否有必要進入創新層。因為創新層流動性及政策與基礎層并沒有太大差別。”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指出,“加上IPO提速,優質企業寧愿到A股排隊,導致‘沖層’、‘保層’的積極性不如去年。”
上述私募機構負責人指出,目前創新層并未為企業帶來更多實質性好處,吸引企業“沖層”的主要因素在于進入之后的“隱形福利”。即能夠得到投資機構更多的關注,在融資和交易等方面更具有一定的優勢。
李明(化名)是某基礎層企業董秘。李明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其所在的公司距離創新層標準尚有一段距離,但現在沒有“沖一沖”的想法。“主要是我們賬面資金比較充足,沒有進一步融資的需求。順其自然吧,能上就上,不能就罷了。”李明指出,“另一方面,目前新三板和主板市場對接尚不順暢。很多業績不錯且有沖刺IPO意愿的企業擔心,進入創新層后如果交易過于活躍, 股東人數超過兩百人怎么辦,會否影響到企業轉板。畢竟IPO前景肯定要比呆在創新層強。”
另一家計劃在今年躋身創新層的掛牌企業董秘則告訴記者,“沖層”主要來自于主辦券商的強烈建議。“一開始我們是在猶豫,畢竟很多創新層政策并沒有實質性進展。但券商一直在與我們溝通,他們覺得今年可能會有政策出來,但具體什么政策不好說。”
天星資本研究院副院長王晨指出,去年的分層未達到預期效果,令創新層概念趨于冷淡。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保層”、“沖層”的意愿有一定下降屬于正常現象。由于市場規模擴大,優質企業增加,今年的“新創新層”企業數量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
呼喚差異性制度
梧桐樹新三板負責人劉澍指出,當初股轉系統推出創新層,目的是提高市場效率,持續推進制度創新,包括融資制度、交易制度創新,提高信披時效性和強度。從目前情況看,分層制度效果未達到預期,并未讓市場的流動性效率提高。劉澍指出,創新層推出具有的五大優勢還是得到不少市場人士的認可,包括形成聚焦,減少投資者時間成本;形成不同層公司之間競爭壓力;不同層之間可采用不同交易形式,為連續競價交易做準備;轉板標的清晰;為退市機制作鋪墊。
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指出,“沖層”、“保層”的企業實際都在等待創新層的政策利好,尤其是期待精選層的推出。“精選層推出預計會對創新層產生拉動。如果三百到五百家企業能夠入選精選層,進行競價交易,只要其中小部分企業流動性得到改善,資金就會追捕創新層未來能夠進入精選層的企業。同時,傳遞到基礎層可能進入創新層的企業,進而可能拉動新三板市場整體流動性。”
張馳表示,市場普遍期待創新層差異性制度的落地。“預測不管 大宗交易還是公募資金入市、 保險 資金入市等制度,大概率都會圍繞創新層先行先試,未來制度紅利可期。”
據媒體報道,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近日召集部分創新層企業進行了閉門座談會,相關主題則是聽取企業有關分層后的差異化制度供給以及交易制度完善優化的建議。
天星資本研究院副院長王晨指出,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的重要原因一是為了便于融資,二是提升自身估值水平,這兩點都離不開市場流動性的釋放。因此,推出競價交易、降低投資門檻等一系列改善市場流動性的方法,可能是分層之后最重要的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