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業績乏善可陳,應是撤股主因
從各項財務數據可以看出,奧宇節能在經營方面表現不佳。奧宇節能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546萬、6848萬、2477萬,凈利潤分別是64萬、116萬、125萬,這些宏觀數據貌似光鮮,但微觀數據乏善可陳,每股收益(EPS)2015年為0.03,2016年是0.05,2017年中報0.06,表現平平;上述年份,投資回報率上,分別為1.31%、1.92%、2.09%,極不符合財務投資預期;盈利能力上,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別是33%、18%、15%,凈利率分別為1.15%、1.69%和5.05%,毛利率呈現出不斷下滑的趨勢,凈利率微幅上揚但普遍很低;營運能力也出現惡化跡象,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其流動資產周轉率分別為1.30、1.14、0.39,總資產周轉率分別為0.86、0.78、0.26,雙雙大幅下降。
顯見,對像禾潤投資這樣的財務投資者而言,奧宇節能基本面的惡化,讓其投資回報率也深受影響。公司又不能滿足IPO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退出將是禾潤投資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新三板定增的退出機制亟待完善
奧宇節能的股權糾紛案,只是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糾紛,目前尚未對公司組織架構、管理層、運營和財務造成重大影響。雖然糾紛源于雙方經營理念不合,但實際上折射出奧宇節能的經營表現以及財務投資人的退出通道問題。
目前來看,雖然奧宇節能與禾潤投資涉及的股權回購糾紛案看似個案,但在新三板市場,后續類似的案件估計會越來越多。截至2017年10月,今年前十個月新三板共完成定增1629億元。雖然諸多做市企業紛紛放棄做市轉讓,轉向協議轉讓,但現有的做市還可以讓參與定增的投資者有一個實現退出的通道;反觀協議轉讓的企業,據不完全統計,60%以上的協議轉讓企業掛牌以來沒有任何股票成交的記錄,僵尸化現象非常明顯,因此參與協議轉讓企業定增的投資者,如何更加高效的實現股份的退出,如何避免更多的類似于奧宇節能這樣的法律糾紛,完善相關的定增機制便顯得尤其緊迫。
以上就是新三板財經,更多財經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一言不合,奧宇節能兩大股東牽手不久就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