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能源汽車的路線主要包括純電動(主要是鋰電)、燃料電池(主要是氫電)、混合動力。在鋰電汽車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受限于成本、壽命、加氫站等因素,氫電卻尚未邁出產業化的步伐。但是在資本的眼中,氫燃料電池或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潛在風口。
近日,新三板氫電企業億華通進行了一次定增,發行價格78元/股,募資3.21億元。
雖然三板上的高價定增大家可能都是見怪不怪了,但是投后市盈率高達136.84倍依然讓人驚嘆,尤其是億華通去年凈利潤不到千萬且有所下滑的情況下。
機構進場,很大一部分或許要歸功于億華通的業務——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開發。目前,億華通在國內氫燃料電池的研發上領先了不止一個身位。
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氫電在商業化上實現突破,走入尋常百姓家,和鋰電扳扳手腕甚至取而代之,也未可知。
一
10月18日,億華通發布了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報告書顯示,其以每股78元的價格向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東旭光電等七名對象發行了412.09萬股股票,募集資金3.21億元。
七名對象認購的份額及金額如下:
除了清華教育基金會和東旭光電,其余5家機構都屬于私募投資基金。
據悉,本次股票發行募集資金主要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對下屬公司投資等。
每股78元,在新三板上算是比較高的增發價格。較之每股凈資產15.21元,億華通此次定增溢價412.82%。和上一次股票發行價格58.46元/股相比,溢價了33.42%。
以2016年每股收益0.57元計,億華通對應的靜態PE高達136.84倍。
如此高的溢價,通常意味著公司的資質很好。但是單從億華通的業績狀況上看,并非如此。
公開資料顯示,億華通主營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開發及產業化,2016年掛牌新三板使其成為中國首家氫能板塊的公眾公司。
2017年上半年,億華通營收738萬,同比下滑42.79%;凈利潤-2060萬元,同比下滑215.09%。
對此,億華通在半年報中解釋稱,公司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銷售訂單收入的實現集中體現在下半年,同時公司調整了營銷定價政策。
的確,由于存在周期性原因,億華通在下半年業績較好。2016年,其實現營收1.37億元,同比增長152.06%。但盈利方面差強人意——凈利潤856萬元,同比下滑82.95%。
很顯然,億華通短時間內IPO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各大機構特別是私募投資基金機構這么早入場,看中的或是億華通在氫燃料電池上的前景。
公開資料顯示,億華通是氫電池研發生產絕對龍頭企業,在國內率先實現了自動化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小批量生產,是國內唯一一家有實際產品且示范運行過的氫燃料動力生產企業。
據悉,國內主要的氫燃料電池電動客車示范項目都是由億華通配套的。例如,億華通和與宇通、福田、中通、申龍等共同開發出氫燃料電池客車,還與福田、東風特汽合作開發出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實現了加氫5~10分鐘、續航300~500公里。
9月30日,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車型目錄(2017年第9批)》中的三款燃料電池車的配套電池均由億華通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億華能目前正在備戰張家口冬奧會,有望生產出全球首批服務于冬奧會的燃料電池車。近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到東升科技園調研了億華通自主氫燃料電池技術和產業發展情況。
總之,億華通在短時間內是國內氫電發動機市場的支配者。進場機構之所以接受這么高的溢價,實際上看好的是氫燃料電池的前景。
二
同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鋰電池的風風火火比起來,氫燃料電池稍顯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