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公準股份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2016年業績更上一層樓,取得營業收入13.93億元,凈利潤1.14億元。今年上半年,業績情況依舊不錯,實現營收5.99億元,凈利潤為5044萬元。
然而這樣亮眼的業績,在今年8月份卻被股轉系統下發了2016年年報問詢函,重點集中在公司主營業務構成、貨幣資金與財務費用、其他流動資產、分紅政策與質押貸款四個方面。
資料顯示,公準股份自2014年8月掛牌以來未進行現金分紅,期末未分配利潤達5.29億元。針對這種情況,股轉系統要求其說明是否制定分紅政策,并解釋在賬面資金運用效率較低、控股股東對外質押股票借款的情況下不進行現金分紅的原因。
賬上資金6個億,實控人借款6000萬逾期未清還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公準股份擁有貨幣資金余額6.68億元,賬面資金充沛。按理說公司應該是非常有錢,可是持有公司72.53%股份的實控人韓義文卻靠著質押股票過日子。
據了解,2016年8月,韓義文向北京恒泰普惠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泰普惠”)質押股票4211.8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8.13%,用于6000萬元借款。后來更是由于公司股價低于約定的補倉價每股2.27元,在2017年4月26日,韓義文的配偶晁燁又向恒泰普惠增加質押公準股份股票990.8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4.27%,夫妻二人合計質押的股數占公司總股本的22.40%。
該筆借款到期日為2017年8月15日,但截至2017年11月20日,該筆借款尚未還清,目前已逾期3個多月。
賬上資金達6億多,實控人卻過著質押股份借款的生活,不太符合邏輯。對于該事項,市場有質疑之聲發出。如果公準股份賬上資金6.68億元真的存在,為何不使用這筆資金卻要實控人質押股份向外界借款6000萬,并且還逾期未還。公司所披露的年報數據信息是否真實無誤?就只能通過證監會立案調查后才能知分曉。
此外,財報顯示,公司2016年共有333位員工,按照13.94億的年收入來算,人均貢獻收入達到418.6萬元,人均實現凈利潤34.5萬元。而該公司去年的職工薪酬費僅為818.10萬元,按此計算,人均年工資總額24567.6元,月薪僅為2047.3元。人均400多萬的貢獻收入,員工月薪收入才2000多元,明顯不匹配,公司或有夸大收入的可能性。高貢獻,卻是低收入,公準股份也因此被股轉問詢,要求公司結合當地的人均收入水平,說明如此薪酬的合理性。?
而今年上半年以來,公準股份的做市商陸續退出,公司股票在9月20日不得已由做市交易轉為協議交易。做市商的紛紛退出,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公準股份已經漸漸失寵。
從昔日的備受寵愛,到如今的門前冷落,這家地處貧困縣原本可以享受IPO上市綠色通道政策的新三板公司,雖然擁有亮眼的業績,但公司如今的內部管理和經營業績等均被質疑,日后能否回到正常軌道上,還要等待證監會的進一步調查。
以上就是新三板財經,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賬上資金6個億,實控人卻靠質押股權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