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據新華網報道,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協會”)戰略研究部負責人肖翔做客新華會客廳,并就數字普惠金融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話題發表了相關看法。
“標準是數字普惠金融規范發展的基礎性工作。”肖翔介紹稱,協會正在加快相關標準建設。此前協會牽頭成立了金標委互聯網金融標準工作組,并擔任組長單位。從具體標準看,目前,個體網絡借貸信息披露標準去年已正式發布實施。互聯網消費金融信息披露標準已完成專家審查環節,下一步將提交審議并發布。此外,互聯網金融云計算、合同規范、債務催收、數據統計、信用信息共享等標準也在積極研究制定之中。這些標準的出臺實施,將有助于提升數字普惠金融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程度。
同時,肖翔表示,防控風險是金融業的永恒主題,也是當前互聯網金融自律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介紹,協會按照化解當前風險與建立規范發展長效機制相結合的思路,在防控金融風險尤其是數字普惠金融風險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數據統計。協會編制了《互聯網金融統計制度》,開發了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系統。該系統涵蓋七類互聯網金融主要業態,包括300多個指標。目前,全國有近300家從業機構通過系統直接報送數據。二期系統可實現每日采集逐筆交易信息,為摸清行業底數奠定基礎。
二是加強風險監測預警。鑒于網貸行業風險問題突出的情況,協會重點開展了網貸行業風險監測預警,自主開發了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系統,通過利率、期限、技術安全等七個維度,設定23項異常平臺判別規則和風險閾值,篩查形成異常平臺名錄,報送相關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此外,協會還引入了輿情、廣告、搜索、投訴等非結構化數據,形成常態化的大數據監測分析體系,摸清行業風險底數。
三是建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協會在2016年9月開通了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力求打通不同機構間的“信息孤島”,實現信用信息的有效整合和運用,解決“過度多頭借貸”、“詐騙借貸”等行業痛點。未來開通會員查詢服務后,該平臺將成為行業風險管理的重要基礎設施。
(原標題:互金協會:云計算、合同規范、債務催收等標準正制定)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