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州網貸平臺陸續接到監管部分的口頭通知,要求整改期間控制業務總量不增長。今年以來,網貸平臺多次被念“緊箍咒”。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落實清理整頓下一階段工作要求的通知》(整治辦函[2017]84號文,簡稱“84號文”)。要求對整改類互金機構,明確業務規模和存量違規業務要“雙降”,不再新增不合規業務,整改時間原則上不超過1年,即整改實施應最遲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
廣州網貸平臺規模被嚴控
“其實我們較早之前就已經收到口頭通知。當然這種通過行政方式限制市場發展規模,只是監管特殊時期的過渡性安排。有利于推進相關監管工作。但是對于中小平臺來講,不利于在市場發展期擴大市場。對于某些平臺或者區域來講要注意由此引發的一些不良影響?!睆V州一家規模排名靠前的網貸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廣州互金協會會長方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互聯網金融業態多樣、創新頻出,亦有為逃避監管而改頭換面,情況特別復雜,導致專項整治結束時間一延再延。同時,部分網貸平臺的規模不降反增,這就很有可能出現一邊整治一邊風險反而擴大的尷尬局面。因此,要求所有平臺總體規模只減不增就成了應有之舉。事實上,去年專項整治文件總體上已經要求“雙降”,但對整治工作復雜性及老百姓(603883,股吧)投資盲目性的估計有所不足,因此沒有及時出臺具體限規模措施,現在也是在補之前工作的不足。
壹寶貸總經理羅浩杰認為: 整改期間,控制規模對平臺來說是件好事,有利于防止整改延期風險再擴大,便于從業機構加快整改步伐,爭取早日合規備案,讓行業步入規范發展階段。根據規定,原定于2017年3月底前完成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將延期至2018年6月底。
“迄今網貸平臺的備案尚未見正式啟動,原因是行業還處在互金專項整治期,備案只能是被動延期,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平臺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備案。隨著整改期限進入倒計時,存量網貸企業能否順利整改和備案已經成為所有平臺必須面對的生死線。行內人士的共識是:今年年底及明年年初,互金行業的主題仍是合規整改,預計要到明年6月份以后,網貸平臺備案才有可能迎來大面積破冰。”羅浩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民營系網貸機構問題多
在嚴管背景下,網貸平臺的數量近一年一直呈現減少的態勢。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部委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劃定13項業務紅線,開啟了網貸機構的合規之路。
伴隨著階段化的監管逐步落地,網貸機構加速整改合規,部分難以為繼的平臺選擇了退出。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整改的這一年以來,有882家平臺退出網貸行業,其中惡性退出的問題平臺225家,良性退出的停業和轉型平臺657家,占比超74.5%。
“從平臺背景來看,目前停業及問題平臺中絕大多數屬于民營系平臺,民營系平臺由于沒有強大的背景和雄厚的資本實力,在嚴厲的監管環境下更容易被淘汰出局。”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曉俊解釋道。
廣州安易達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在監管思路是,并不急于發牌照,而是不斷發各種監管約束性指導文件,進而加大各互金平臺合規成本。很多小平臺(抗風險能力差的)或者一些資產不符合標準的平臺都會選擇退出。到時監管對存留平臺進行篩選和評級,再納入監管。”
且監管不斷加碼,近日全國首家地方政府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也落地廣州。廣州金融局局長邱億通在廣州市金融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除了具有其他類似平臺普遍具有的監測、預警功能以外,還具有控制和打擊的功能。(原標題:廣州網貸平臺全面“限量” 整改期業務總量不得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