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繼大連、上海之后,昨日,有消息稱,廣州監管部門以口頭通知的方式要求網貸平臺在整改期間控制業務總量不能增長。對此,和訊網已跟多家廣州平臺核實,平臺方表示,自去年廣州監管部門到平臺調研時,已口頭通知限規模發展,并且簽署了相關承諾書。而作為網貸第一城的深圳,目前暫無平臺收悉相關通知。
大連、上海疑似發文 廣州已行動
根據6月28日,央行等國家十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下簡稱通知)中,提到“整改計劃應承諾不新增不合規業務;對存量不合規業務明確退出時間表,原則上不超過1年;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整治期間轄內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數量及業務規模雙降。”
可謂,“雙降”早已全國定調。
在此背景下,包括大連、上海、廣州等三個城市也被陸續報道“雙降”行動已經展開。
8月15日,網傳大連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各機構要以2017年7月31日業務余額為基準,業務余額不得超過此上限。主要包括以下四點要求: 一、鎖定余額上限,確保業務規模不再增長 ;二、嚴控新發生業務,確保新發生業務完全合規 ;三、化解違規存量,確保存量違規業務按時完成整改 ;四、分類施策督導,完善保障措施體系。
緊接著,8月16日,有媒體報道上海浦東新區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轄區內各網貸平臺在整改期內業務規模不能增長、存量違規業務逐漸壓至為零、不得再新增違規業務,并在提交的書面整改報告中作出承諾,如若違背則將不予辦理P2P備案登記;同時要求各單位在9月10日前提交整改報告和相關材料。
對此,上海一家網貸平臺負責人對媒體透露,早在8月初,有些平臺已接到口頭通知。
而通過觀察華南地區,發現,昨天有廣州媒體報道,稱廣州地區的部分平臺已經收到了“網貸平臺在整改期間控制業務總量不能增長”的通知。
對此,和訊網也跟多家廣州本土平臺核實了以上消息。某收到以上通知的平臺相關人士透露,限規模限量的通知早在去年12月就已經收到了口頭通知,并且,平臺也簽署了相關的承諾書。
深圳某平臺負責人表示,部分地區對網貸行業提出“雙降”的要求,主要還是為了在合規整頓期控制行業整體風險,有助于監管層摸底行業狀況、推進合規進程。
深圳暫無平臺收到“雙降”通知
作為網貸大城,深圳地區的網貸監管一直備受關注。
根據網貸之家7月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2090家,相比6月底減少了24家。其中,廣東地區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418家,深圳有300家左右。另外,截至2017年7月底,全國范圍內,貸款余額在100億元以上的P2P平臺有20家,50億元以上的P2P平臺有34家。這34家大平臺的貸款余額總和在6000億元以上,約占全行業的55.5%。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4家大平臺中,7月貸款余額環比下降的有11家,增長的有23家,平均環比增長3.37%。從更大范圍貸款余額前100名的P2P平臺來看,7月環比增長的有69家,下降的有31家。
而對于業務存量以及規模限制的要求,深圳市金融辦曾出臺過要求網貸平臺停止違法違規業務增量的通知。
市金融辦官網顯示,7月12日,深圳市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曾發布《關于互聯網平臺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金融業務相關情況的通知》,里面也僅提及“停止違法違規業務增量”,并沒有提及網貸平臺在整改期間控制業務總量以及從業機構數量“雙降”的內容。
對此,深圳多家代表性平臺也對和訊網表示,目前暫時沒有收到深圳監管部門的要求網貸平臺在整改期間控制業務總量不能增長的通知。
雖然目前深圳的平臺暫時沒有收到“雙降”的通知,但也有平臺提出了一些憂慮。
“對于不少平臺而言,‘雙降’是比較困難的。首先,平臺需要有合適的渠道進行轉化和引導;第二,對于量比較大同時長期標比較多的平臺而言,短期內也比較難實現限制業務規模增長;第三,資金量下降后,平臺運營成本增加”。(原標題:網貸“雙降”擴散至三城市 深圳暫無平臺收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