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華中某知名高校經管學院輔導員蔡老師震驚的是,因交了男友,他的一位女學生深陷“現金貸”之中。
蔡老師告訴長江商報記者,該學生在男友因“臨時周轉困難”,找她借1000-2000元周轉之時,選擇了手機上某款App嘗試性借了一筆1000元的貸款。然而在一個月到期后,她手上暫時沒有能還的錢,基于對家長的畏懼只好選擇隱瞞,于是她便找平臺方商量,對方告訴她,另外下載一個現金貸App,從別的平臺借錢來還。
打開這個口子后,這位學生開啟了“拆東墻補西墻”之路,而后伴隨著消費欲望的膨脹,該學生已經從上十個平臺借了超過5萬元。
蔡老師說,這位學生實際的欠款大約在2萬-3萬元,而利息加上逾期罰息,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滾到了5萬多元。
這并非個例,近期有媒體曝出,從買一只貓開始,一名23歲的女生最高時網貸負債19萬元。
超前消費、欲望失控,是負債青年們的共性,個人因素不能說不重要。同時,各家涉及現金貸業務的平臺均稱自己利率在36%合規線以下,然而現金貸的高利率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多位行業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證實,各現金貸平臺年利率動輒50%-60%,有的超出正常貸款利率的幾十倍,高達500%-600%甚至1000%。明面上的利率,加上附帶的高昂手續費、服務費和滯納金,現金貸的年化利率普遍高出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數倍甚至幾十倍。
以A股上市公司二三四五為例,上線三年來,靠旗下現金貸業務“2345貸款王”,其金融科技業務在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達2.38億元,較2016年上半年的522.59萬元爆增4469.09%,毛利率高達97.12%。
業務來自深度開發的次級貸款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