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整治風暴漸次展開。網絡小貸成為整治現金貸的切入口。
11月21日晚,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級小貸公司監管部門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禁止小貸公司跨區域經營。
12月8日,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印發小額貸款公司網絡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
在現金貸亂象中,網絡小貸是重要的放貸主體,利用地方省、市金融辦頒發地方網絡小貸公司牌照,通過互聯網打破地域限制,將業務拓展至全國范圍。
根據網貸之家研究報告,網絡小貸牌照發放明顯加速,今年前7個月的牌照發放數量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截至7月底,全國累計已經發放網絡小貸牌照153張。
從小貸行業整體視角看,根據央行近期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小貸行業整體向暖。截至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643家,貸款余額為9608.2億元,相比去年底增加313億,平均貸款余額為1.11億元。這是近三年來小貸公司貸款規模首次出現回升,且刷新了歷史最高紀錄。
業內人士表示,從貸款余額來看,主要是因為廣東和重慶小貸公司的貸款余額大幅上升引起全國小貸公司的貸款余額上升,而廣東和重慶是網絡小貸的聚集重地,全國貸款余額的上升可能與網絡小貸的興起和迅速發展有關。
例如第一財經此前報道,上半年4725億資產證券化(ABS)市場中,個人消費貸款ABS毫無疑問成為第一黑馬,以46只、926.49億元的規模,讓其從2016年的第三位反超信托受益權和融資租賃類ABS,躍居首位。
由于缺乏統一的中央事權監管,一些民營“現金貸”機構冒名頂替小貸從事現金貸業務的情況非常普遍,隨即引發的高利貸、暴力催收以及對不適宜人群放貸等問題不絕于耳。
即便是持牌的互聯網小貸公司也因為各地監管標準不一,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且不少公司大量從事現金貸業務。重慶海爾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傳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互聯網小貸牌照在各省份審批的標準參差不齊,“這顯然很有問題?!?/span>
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目前,互聯網小貸牌照在市場上的價格已被炒至5000萬至1億元人民幣。
除了網絡小貸外,網貸(P2P)平臺是這個“現金貸”行業另一“主力軍”。目前有592家P2P網絡借貸網站開展現金貸業務,約占全部P2P平臺總數的15.8%;有812家其他網貸平臺(從事網絡借貸中介的非P2P平臺)開展現金貸業務,約占全部其他網貸平臺總數的36.9%。
12月1日,銀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在銀監會重點工作媒體通氣會上指出,為了防范金融風險,保障消費者權益,規范金融市場發展,年初銀監會P2P網貸整治辦公室印發了關于開展現金貸業務活動清理整頓通知。 將P2P開展現金貸業務納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中,明確核查依據,整治要求。
今年4月銀監會下發了銀監會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做好現金貸業務活動的清理整治工作。通過上述措施,P2P開展現金貸業務的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各地網絡整治辦推進驗收整改工作。
在此之前,北京互金協會整改現金貸業務,對現金貸監管提出四條要求中,便包含P2P平臺。其一、沒有放貸牌照或者不是P2P平臺,從事現金貸的一律取締;其二、P2P平臺從事現金貸的,必須向北京互金協會報備;其三、P2P平臺從事現金貸的,利息和費率加起來不能超過36%;其四、時間點要求是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