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監會今日發布的《關于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和引導作用,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市場化債轉股。
《意見》提出,要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導向,充分發揮保險產品和保險資金的獨特優勢,堅持改革創新的理念,通過深化改革、支持創新、回歸本源、突出主業等方式,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不同需求,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遵循依法合規和專業化、市場化運作,實現商業可持續。
《意見》明確了四方面重點政策措施。一是構筑實體經濟的風險保障體系。重點發展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責任保險。推動個人稅收遞延養老保險試點政策出臺并落地實施。開展特色農產品(000061,股吧)保險,探索建立農產品收入保險制度。持續推進保險資金支農支小;二是引導保險資金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積極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和引導作用,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市場化債轉股。支持保險資金通過各種形式,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軍民融合、中國制造2025、PPP項目等;三是創新保險服務實體經濟形式。推進中國保險業產業扶貧投資基金和扶貧公益基金,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發展再保險和巨災保險,推進巨災風險證券化業務。研究開展專利保險試點,深化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試點;四是持續改進監管工作。動態審慎調整和優化比例及資本監管。研究推進差異化監管。研究建立保險資金非重大股權投資負面清單制度。鼓勵保險資金投資符合國家戰略和導向的重大項目,并給予政策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