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監會出臺《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一年后,相互保險社相機開業。
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成立
國金證券15日發布公告稱,發起設立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獲中國保監會開業批復并完成工商登記注冊。信美相互初始運營資金為人民幣10億元,法定代表人為楊帆。
信美相互籌備組憑開業批復文件和中國保監會頒發的《保險機構法人許可證》于2017年5月11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注冊登記手續,并取得《營業執照》。
國金鼎興擬出借自有資金1億元,與螞蟻金服、天弘基金、成都佳辰投資、北京遠望創業投資、湯臣倍健、深圳新國都、深圳騰邦國際、北京創聯中人共同發起設立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
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繳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公告顯示,信美相互是國內首家成立的人壽相互保險社。
相互保險公司的相關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根據規劃,信美相互將聚焦于養老健康需求,專注于發展養老和健康等領域的長期保障型產品,不會經營類似于短期理財業務的高現價保險產品,目的是為保險需求沒有得到很好滿足的群體提供便捷、實惠、互助的普惠保險服務,讓金融的共享性、公益性得以進一步體現。
“上市公司設立相互保險社,短期來說雖然難以增厚業績,但是外延發展可期。”招商證券分析師馬鯤鵬表示。
事實上,在今年2月,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率先成立。不過,更早之前,2004年我國第一家相互保險公司“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開業。由于相互公司在《公司法》等法律中缺乏相關規定,2005年在提交給國務院法制辦的《保險法》修改稿中專門新增了“相互保險公司”一節。
短期無現金流收入
“相互保險作為新興業態,有望成為保險業增長的新引擎”,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曾表示,我國開展相互保險試點,定位為現有市場主體的合理和必要補充,側重于“補短板、填空白”,與現有股份制主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雖然相互保險在中國是個新事物,但這一保險形式在國際上已經有近四百年歷史。根據國際相互合作保險組織聯盟(ICMIF)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全球相互保險收入1.3萬億美元,占全球保險市場總份額的27.1%,覆蓋9.2億人。
中金公司預計,中國相互保險市場前景廣闊,預計10年后相互保險市場份額有望達到10%,市場空間達到7600億元左右。
“傳統保險公司賠付是關鍵。對于相互保險而言,會員繳納的保費匯聚成風險保障資金池,當災害損失發生時,則用這筆資金對會員進行補償。”上述人士表示。
事實上,不少設立公司也點出了公司的風險:比如短期無現金流收入的風險、初始運營資金減計風險、新設立的相互保險社也將面臨市場格局下的競爭風險。
國金證券相關人士稱,由于信美相互的收入實現需要一定周期,產生盈利所需的時間較長,初始運營資金的利息在信美相互累計盈余達到初始運營資金后才能獲得現金流收入,本項出借資金存在短期內無現金流收入的風險。
另外,初始運營資金減計風險。根據中國保監會對相互保險組織初始運營資金資本屬性的監管要求,當信美相互累計虧損數額達到初始運營資金的50%或者有證據表明虧損的趨勢不可逆轉時,將產生按照虧損數額全額減計借款本金和利息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