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7月5日在保監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養老金是長期資金,保險機構是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特別適合將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積聚的規模大、穩定性強的長期資金,通過保險機構的股權計劃、債權計劃等方式,投資于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的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及民生工程建設,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近期,有關商業養老保險的利好政策不斷。7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要確保商業養老保險資金安全穩健運營,堅持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穩步有序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建設,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建設;要發揮商業保險機構長期投資者作用,為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
海通證券非銀分析師孫婷7月5日表示,我國總儲蓄率偏高,重要原因在于社會保障體系(包括養老保障)不健全,預防性儲蓄占較大的比重。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可以引導大量的居民儲蓄進入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有助于調整和優化金融結構。
袁序成表示,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有利于促進金融市場穩定。“我國的金融市場體系是以銀行業為絕對主導,金融業總資產大約是272萬億元,銀行業總資產232萬億元,銀行業總資產占比達到85%,結構失衡。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快速壯大保險業資產實力,有利于優化改善我國的金融市場結構。”
另外,《意見》明確,2017年年底前啟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袁序成介紹,目前,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試點方案已基本成型。開展稅延養老保險試點的時機已成熟,條件已具備。下一步,保監會將在財政部的帶領下,與其他相關部委共同配合,共同努力,盡快將方案制定完成,上報國務院批準以后,確保在2017年底前落地實施。
安信證券首席非銀分析師趙湘懷昨日表示,由于在購買保險和領取保險金的時候,投保人處于不同的生命階段,其邊際稅率有非常大的區別,個稅遞延對于投保人有一定的稅收優惠,從而將拉動個人購買養老險的需求。根據測算,未來如果個稅遞延養老保險方案落地,將為保險行業帶來千億元保費增量。
華泰證券發布報告稱,經測算,新增稅延型養老險收入增量將達2500億元至3000億元。填補快速返還型保險產品限制新規帶來的潛在量級缺口的同時為未來保障保險的發展預留空間。(原標題:個稅遞延養老險有望帶來千億元保費增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