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監會下發《償二代二期工程建設方案(征求意見稿)》,稱為進一步提高償付能力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更好地適應我國保險業發展改革和風險防范要求,保監會決定啟動償二代二期工程。保監會還透露了償二代二期工程的“時間表”,表示成熟一個,發布一個,實施一個,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完成建設實施。
提高行業風險抵御能力
一位險企資管人士表示,目前,一些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制度尚未完全落地。部分體系的設立還只存在于制度層面,落地實施情況尚不樂觀。多數險企趕在監管檢查前集中出臺,較為倉促,內容有待商榷;有的僅為了提升得分,流于形式。
“風險偏好的落地尚未能與公司經營計劃、全面預算、資本規劃以及戰略資產配置的流程相融合,風險管理工具仍需加強建設。”公司險企資管人士稱,大部分公司僅做滿足監管要求的壓力與情境測試,尤其是設置考慮公司自身風險狀況的壓力情景與測試;目前在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資產負債管理成為行業關心的熱點和難點,但大部分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在管理技術和模型上仍存在缺陷,與風險管理的關系也尚不明確。
此次下發的《償二代二期工程建設方案(征求意見稿)》,列出了16條任務,意在補短板、扎緊監管“籠子”。保監會方面表示,一方面堅持風險導向,提高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的風險針對性,進一步擴大風險覆蓋面,提高風險計量的科學性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更加及時、恰當地反映保險業償付能力狀況和風險變化情況;另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治亂象,降杠桿,強執行,從嚴從實加強資本約束,加大監管政策傳導力度,提高保險業風險管理水平和風險抵御能力。
混業監管趨勢明顯
談及償二代二次工程的具體任務,據保監會透露,《意見稿》分為“完善規則”、“健全機制”與“加強合作”三方面。
在完善規則方面,《意見稿》指出,將通過完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與建立相互制保險與自保公司償付能力規則等措施,來進一步強化剛性約束。還將保險集團、養老險公司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逐步納入評價范圍。針對“最低資本標準”,《意見稿》指出,將對利率風險、地產價格風險、長期股權投資風險因子、港股通與同業存單等新投資品種的最低資本標準作出修訂。在最新市場數據基礎上,將重點對健康險、車險、信用保證保險等領域的最低資本進行更新。
在健全機制方面,《意見稿》將重點針對“資本不實”、“資產不實”、“準備金評估不實”等侵蝕償付能力數據基礎的問題開展檢查;還對會計事務所、精算咨詢機構、資產評估機構、信用評級機構等第三方中介機構建立考評監督機制,發揮數據“自動審驗”、“非現場分析”等作用以提高償二代監管信息化水平。
從加強監管合作方面來看,保監會表示,推動和參與建立審慎監管的合作機制,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和監管協調機制的統一部署下,強化與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等相關部門的審慎監管協調,切實防控好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的各類交叉性金融風險。
據了解,根據時間安排,償二代二期工程將按照“邊建設、邊實施”的工作思路,成熟一個,發布一個,實施一個,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完成建設實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