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保險已進入換擋期,將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目前大宗農產品保險發展進入瓶頸期,提高覆蓋面難度較大;且宏觀經濟處于調整期,農險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的難度加大。
正是如此,改革創新成為農險業務開展的當務之急,而保險“新國十條”提出的“積極探索天氣指數保險等新興產品和服務”,為其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
指數型解決道德風險
所謂天氣指數保險,是指以氣象要素(如氣溫、降水、風速等)這一與農作物產量高度相關的替代性指標作為保險賠付依據的保險產品。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峭在中國保險學會日前主辦的天氣指數保險創新發展研討會上表示,天氣指數保險并非以個別生產者實現的產量作為保險賠付標準,而是根據現實天氣指數和約定天氣指數之間的偏差提供標準統一的賠付,極大克服了信息不對稱,進而解決了逆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由于合同標準化,無需根據參保人的變化來調整合同內容,不需要對單個農戶進行監督,不需要繁瑣地勘查理賠流程,因而該險種管理成本較低;由于合同結構標準、透明,很容易在二級市場流通,這不僅方便人們獲取保單,而且使其定價過程更為遵循市場供求規律,有利于用強大的資本市場來分散農業風險;容易與其他農村金融服務捆綁,例如農村小額信貸等,能滿足農民多方面的需求。(原標題解決道德風險問題 天氣指數保險另辟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