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復旦大學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80后的世界——復旦大學長三角社會變遷調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正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政府層面看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的背后是世界秩序變換的大格局。大公司層面看,BAT引領的支付、社交、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變革帶來諸多機會和財富。
要了解未來的路,必須看大公司的動向。
高盛發布了一份題為《China's Ris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報告,分析中國人工智能崛起以及受益于此的中國公司。
其中提到:
中國有著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AI生態系統。中國在AI領域的投資額,在2016年前兩個季度達到26億美元,另外中國擁有AI領域的專利15700個,AI公司710家。
人才上,中國科技公司這兩年不遺余力地挖人,待遇上也不比美國公司差,還紛紛在硅谷開設了海外研究院;數據上,中國龐大的網民數量帶來了天生的優勢;基礎設施上,百度在跟隨趨勢,努力搞開源平臺;只有計算能力,中國在芯片上還很依賴國外廠商。
中國正在有條不紊地從工業經濟轉向消費經濟。在我們看來,接下來成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全球領導者的階段,也將是一個革命性的過程,因而對投資者非常重要。
馬爸爸的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上與百度、騰訊將來必有競爭。
阿里巴巴在電商方面,有淘寶、天貓;O2O業務上旗下有餓了么;金融業務有螞蟻金服;社交方面,持有微博的31%股份;物流和位置信息上,旗下有菜鳥、圓通等物流業務,還有掌握位置信息的高德地圖;此外,阿里旗下還有視頻網站優酷、UC瀏覽器、以及和UC共同推出的神馬搜索。
有了大量獨特的數據和核心技術能力,BAT之間的爭奪將主要體現在人才上。
阿里巴巴龐大的電子商務平臺2017財年的總交易額高達5470億美元,成為當今規模最大的人工智能用例之一。阿里巴巴為其5億多購物者設計的個性化戰略所取得的成功,證明機器學習與數據結合之后所帶來的顛覆效應。我們預計阿里巴巴將繼續通過阿里云利用其技術進一步改進算法,加強旗下資產的效益。
想要躺上房地產上食利,未來也不那么容易了。新的紅利將在創新。人才快到碗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