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09萬億元,同比多增1433億元。從去年12月開始,單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曾連續7個月超過萬億元大關,但是今年7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降至8255億元,回落至萬億元以下。
從貸款結構上看,8月份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63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165億元,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增加4470億元,其占當月新增貸款的比例從7月的五成左右回落到四成。
此外,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483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9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639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1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513億元。
央行數據還顯示,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64.5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個和2.5個百分點,連續第四個月創下歷史新低。狹義貨幣(M1)余額51.81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個和11.3個百分點。
在新增貸款的強勁帶動下,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4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86億元。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指出,7月份以來,金融數據與實體經濟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背離,金融數據不錯但實體數據開始疲軟,原因目前仍不清楚,環保限產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應該不足以解釋8月份宏觀數據的全面疲軟;在金融數據仍不錯的環境下,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預計短期內不會做大的調整。
近期市場上降準的呼聲再起。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在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化的背景下,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不僅有空間,也有必要。央行最近一次降準是在2016年3月,此后到今年8月末,外匯占款累計減少2.3萬億元,為了對沖基礎貨幣投放減少,央行主要通過“SLF+MLF+PSL”等工具提供流動性累計超過4萬億元,保證了市場流動性需要。但也存在兩個不足:一是金融機構獲得流動性的成本較高;二是中小金融機構不能直接從央行獲得MLF等工具的支持。實施降準后,央行完全可以通過“減少MLF規模+正回購”的工具組合,防止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過剩,繼續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基調不變。因此,適時降準對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進而降低實體經濟部門融資成本有積極作用。(原標題: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再破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