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直接開出的罰單,在今年4月10日集中披露,合計25張,金額為4310萬元。
其中,對平安銀行處罰金額達1670萬元,是目前為止罰金最高的罰單,處罰理由是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非真實轉讓信貸資產等。其次是華夏銀行,罰單金額為1190萬元。第三是恒豐銀行,罰單金額為800萬元。
地方銀監局也密集開出罰單。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1至7月,各地銀監局共開出480張行政罰單。其中,7月開出36張罰單,罰款金額為1390萬元;6月開出164張罰單,為上半年所開罰單數量最多的月份。
地方銀監局開出的罰單中,浦發銀行廣州分行領到的罰單金額最大,因其同業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200萬元。其次是寧波銀行深圳分行,被深圳銀監局罰款170萬元。
各地銀監局分局罰單更是呈批量式披露。其中,大同銀監分局僅在7月就一口氣披露48張罰單,永州銀監分局也一舉公開42張罰單。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各地銀監分局開出的罰單合計1097張。其中,7月開出291張,罰款金額合計約為2122.8萬元。
而被罰的對象,包括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外資行等各性質銀行機構,以及信托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行機構。
在處罰形式中,上述銀監會通知里面提出的糾罰并重、罰沒并舉、機構人員“雙罰制”均有明顯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罰單披露時間與作出處罰時間均有一定滯后性。銀監會開出的25張罰單作出處罰的時間是3月底,與“三三四”檢查啟動時間等幾乎同步。
信貸、票據業務違法違規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