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點上,一貫單打獨斗的買房人梁博也有同樣的選擇。不過政策出臺之前,梁博主要關注的是燕郊等環京區域。
梁博有一套“過渡策略”,就是在獲得北京的購房資格前,先在環京區域購買多套房產,等到房產增值且有了北京的購房資格,再在北京購買。
這一套策略在一線城市和二線熱點城市購房者中也普遍存在,他們雖然跟陳俊這個“中年大叔圈”的性質不盡相同,但依然是看好價值洼地的增長能力,而這些區域恰好也處于三四線城市,比如90度地產大數據報告中提到的廊坊、威海、泉州等地。
近幾個月,梁博也感受到來自政策的壓力,在政府的調控政策力度加強后,他在燕郊購買的幾套房產通通降價。不過,梁博依然很樂觀,“從現在的情況看,環京區域燕郊的壓力較大,主要是之前被炒得起了泡,但是部分二線和三線城市還是很有投資價值的,最近我正打算去一些熱點城市看看,重慶、武漢我都已經去過了。”
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院長丁建剛也一直在關注市場,他認為,如果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不出現急劇降溫,市場的余溫會繼續流向中西部的弱二線城市及部分三四線城市。比如浙江省內,除杭州寧波和溫州以外,其他的地級市,均提前兩年完成去庫存,部分城市現階段甚至嚴重供不應求,比如衢州、麗水等城市。
丁建剛根據市場調查估測,“如果把為了賣而買的純粹投資者,以及資產配置型的投資者全都加起來,那么在當今中國一二線城市中,甚至包括很多三四線城市,投資者的比例可能高達60%~70%。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