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賬款減值是過去兩年導致廈工股份巨額虧損的“大殺器”。年報顯示:由于預估大量應收賬款無法收回,2016年廈工股份對應收賬款計提了17.86億壞賬準備,由此影響當期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 15.18 億元。2016年,廈工股份歸母凈利潤虧損約26.89億,應收賬款減值所造成的虧損,超過了全年虧損額的一半,成為公司巨額虧損的一大“元兇”。
在2016年10月中旬,廈工股份修改了應收賬款的壞賬計提方法。這次變更很值得關注,主要變更內容如下:
對于單項金額重大的應收款項單獨進行減值測試,有客觀證據表明發(fā)生了減值,根據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壞賬準備。若其差額大于按賬齡組合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按其差額計提壞賬準備,最大值以應收款項賬面價值減去抵押物價值的差額為上限;若其差額小于按賬齡組合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按賬齡組合計提壞賬準備金額,最大值以應收款項賬面價值減去抵押物價值的差額為上限。?以上兩種壞賬準備計提方式在附注披露時均歸類為單項金額重大且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類別。對于涉及訴訟的客戶或經銷商,根據其賬面價值與預計可收回的金額(即查封、保全財產的估值或可執(zhí)行的財產)的差額計提壞賬準備。
這些變更涉及到比較專業(yè)的會計專業(yè)用語,直接劃重點,做一個通俗但未必精準的解讀:在進行減值測試時,如果應收賬款存在抵押物,如果抵押物價值比應收賬款賬面價值高,那就不計提壞賬準備;如果抵押物比應收裝款賬面價值低,最多將差額計提。
這次會計政策的調整,對廈工股份2016年的凈利潤影響不大,但對2017年影響相當明顯。下圖為面包財經對廈工股份2017年中報的截圖:
根據財報數據,由于2016年的會計政策變更,2017年上半年廈工股份轉回了約2256萬元的壞賬準備。根據會計準則,轉回的壞賬準備可以影響當期利潤。
如果壞賬計提的依據是抵押物、查封資產的價值,豈不是默認抵押物一定可以按照其價值收回?有抵押物就一定能按照抵押物價值收回嗎?即便能收回,不需要支付相關的處置成本嗎?這種會計政策調整真的如廈工股份的公告中所說“符合必要性、合理性和穩(wěn)健性原則”嗎??
這些問題可以留待學術界來繼續(xù)討論。現實的影響是,2017年上半年廈工股份確實因為2016年的這次會計政策調整,轉回了2000多萬的壞賬準備。
對于總額數以十億計的壞賬準備總額而言,2000多萬不是一個大數字,但是對于已經連虧兩年的廈工股份而言,這不是一個小數字。
主業(yè)不振,賣資產來湊;還有去年的會計政策調整神助攻。
廈工股份扭虧神技,不得不讓人嘆服。(原標題:一口氣賣掉13套房產 廈工股份鏖戰(zhàn)保殼路)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