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六成地王股權變動
據中原地產統計,2017年來一線城市合計成交住宅土地198宗,成交金額達到了3715.15億元,創造了住宅土地年度成交紀錄,從溢價率看,則只有18.76%,是最近多年來的最低點。部分城市甚至開始出現了之前很少見的流標,截至目前,2017年下半年一二線城市住宅土地流標已經達到了44宗,其中一線城市北京出現一宗,廣州出現2宗。
今年6月份,一家開發商在深圳高價拿了塊地,樓面地價4萬多。拿地之時,該房企拿地人士對記者表示,“別看現在貴,但可能過幾年就不貴了,過去大膽擴張拿地的房企現在都是贏家,保守的房企都落后了幾條街,所以不想再用過去的經驗畏手畏腳了。”
然而半年快過去了,該地塊也沒計劃開工。“我們在很多城市拿的項目都是地王,現在只能拖著,等到能賺錢的時候再賣,行情不好沒錢賺。”該房企直言不諱的對記者說。
融創董事會主席孫宏斌最近在公開論壇上表示,對房企而言,調控最大的風險是土地買貴了,只要土地便宜,調控也不怕。
但一家上市房企高管對記者坦言,房企真的很難避免不在狂熱期去搶地,通常會跟散戶買房一樣,很難在逆周期拿地,因為低迷期,銷售不好,回款不足,為了過冬,有錢也不敢去拿地,所以往往是跟風高價拿地,而且歷史經驗表明,過去搶的地王,過幾年回頭看,簡直是白菜價,尤其是在激烈的土拍現場,看到別的大房企都來了,大家都預期后市房價還要漲,也容易導致房企大腦發熱。
據中原地產統計,因為涉及的資金體量大,50宗高總價地塊中有32宗地塊產權在拿地后出現了變動,占比高達64%,其中部分項目都由拿地時的單個企業變成了聯合體操盤,包括上海、北京、武漢等城市的高總價地塊大部分都出現了股權的變動。
“只要不全是高價地,大房企倒沒什么問題,內部允許項目出錯,集團可以計提虧損,中小房企就不同了,本身項目就不多,一兩個被拖累,整個財務就受影響,”一家上市房企高管對記者說,特別是這幾年崇尚高周轉的公司,拿了項目也沒法拖延,一旦市場轉冷,資金回籠變慢,就容易陷入困境,因為有的土地款都是靠貸款,需要銷售回款還債。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