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于一線城市深圳而言,已經是個“小年”。
去年,深圳新房住宅供應面積及成交面積、供應套數及成交套數均創下10年來的最低。
根據深圳中原統計,2017年全市一手住宅供應326.6萬平方米,環比下降31.1%,批售33707套,環比下降30.4%。另據深圳規土委的數據顯示,去年深圳共售出25820套一手住宅,同比減少36.2%。
數據顯示,相比2015年、2016年分別為6.3萬套和4.4萬套的住宅預售套數,2017年深圳全市一手住宅僅批售33707套,環比下降30.4%。
供應的減少導致住宅成交量同樣縮減。從成交看,深圳自2010年以來的新房成交量都在3萬套以上,成交高峰年份2015年更是達到66450套,而2017年全市僅成交25820套。
Q房網數據顯示,住宅成交在2017年深圳新房成交中僅占56%,這一比例創下近7年最低:在此前最高的2011年,住宅占新房成交的比例曾達91%。
新房住宅供應減少的根源在于土地供應。
整個2017年,深圳未供應任何“建成后房屋可供出售”的普通住宅用地——出讓的唯一一宗宅地,亦屬于“只租不售”性質:位于龍華民治街道,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拍得,土地面積為20041.92平方米,需70年自持,未來將用于發展租賃市場。
從全國范圍看,數據顯示,去年1-11個月,深圳是十個重點城市中惟一一個出現商品住宅用地供應同比下滑的城市。
這種情況還在延續。在深圳即將于2月1日出讓的四宗住宅用地中,有3宗用地用于建設全年期自持租賃住房,而第4宗土地雖然項目建成之后可以銷售,但附加了限售5年的條款。
深圳中原指出,隨著深圳陸續推出只租不售的住宅用地,2018年幾乎無可售住宅用地供應。
此外,記者調查發現,深圳推行的“限價”調控對新房供應量有直接影響。這使得不少開發商選擇推后上市,或者由售轉租。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包括龍華金亨利首府2期、龍華金茂府、華潤城潤府3期和華強城在內的四個項目推遲開盤時間,套數總計超過6668套。
不過,有開發商人士告訴記者,盡管沒拿預售證的項目被大大推遲,但施工和建設一直在進行。這些貨量終究要推出,這些新盤可能在2018年加快入市。
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統計,2018年深圳將有117個新盤入市,主打剛需盤。
此外,在租購并舉的風向下,還有部分住宅項目選擇“由售轉租”。部分開發商從商業利益考量,期冀通過運營持有物業,賺取租金+物業增值的雙重收益。
目前,已有星河、深業的多個項目拿出可售的住宅來做長租公寓。去年11月,原計劃以商品房性質入市的星河容御項目,將2687套住宅整體改作長租公寓;12月,遲遲未開盤的香蜜湖豪宅深業中城住宅項目宣布,將改為420套豪華裝修的大戶型長租公寓。
另據深業集團副總裁董方透露,已動工的白石洲舊改項目之一深業世紀山谷,也將推出400多套長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