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未來中國的城鄉格局
剛才的討論,指向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鄉村作為傳統中國最基本的社會單元,會慢慢消失,人們會逐步聚集到少數的鎮子上。未來的最基本行政單位,也會慢慢變成鎮。
鄉土社會的解體,是工業化、城市化的必然結果。從1990年到2017年,我國自然村的數量,從377萬減少到317萬,減少了30%,行政村的數量,從102萬減少到60萬,減少了40%多。鄉土社會的解體,早已經在發生了。
▲注釋:地級行政區劃包括地區、盟、自治州、地級市,縣級行政區劃包括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縣級市、市轄區、林區、特區,鄉級行政區劃包括鄉、民族鄉、鎮、街道、蘇木、民族蘇木、縣轄區公所。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歷年統計年鑒和歷次農業普查數據。
進一步,因為體量較小,鎮的基礎設施還是會相對很薄弱,鎮雖然可以作為最基本的居住單元,但是效率并不高。最基本,同時又比較有效的居住單位,其實是縣城。而鎮,不過是縣城的派出單位,并不是一級獨立的、完整的行政單位。
大家都熟悉一個詞叫做“派出所”,是公安系統的基層組織,是上級公安機關的派出機構。以后的鎮政府,也會是縣級政府的派出單位。而縣,將是神州大地最重要的基本行政單元。
再進一步看,隨著土地和人口流動的理順,城市化會進一步推進,人口會更多向城市聚集。以后的行政系統,很可能是以城市為單位,而不是以現在的地區、縣為單位。縣將慢慢演化為市,以市為中心,輻射周邊的農村地區,形成城鄉一體化的網絡系統。
再考慮到中國的幅員體量,國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公里,人口總量超過14億,省作為一級行政單位很重要,會繼續存在,但是地區、縣、鄉,將慢慢被市取代。
注:現有行政體制有五級:中央(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區、自治州、盟)、縣(區、旗、縣級市)、鄉(鎮、街道)。預計未來有三個層級:中央、省、市。過去、現在、未來,村都不是一級行政單位。
總體上看,現在的五級行政單位(中央、省、市(地區)、縣、鄉鎮),會慢慢向三級行政單位演化,分別是中央、省、市。市可大可小,是基本的行政單元,大城市分區,小城市不分區。鎮作為市的派出單位而存在,和城市里的街道是一個概念。村從來不是一級政權,過去不是,現在不是,未來更不是。
未來已來。這次《農村土地承包法》修訂,已經把未來折射得很清楚。億萬家庭,在規劃未來的時候,也要考慮這個基本格局的變化。更多精選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