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據《紐約時報》報道,包括Uber最大的風投機構Benchmark在內的五個主要投資人聯名要求卡蘭尼克辭職。Benchmark合伙人之一BillGurley也在Uber的董事會成員中。《紐約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卡蘭尼克在與投資人進行數小時的談判后,最終同意離職。不過,他將繼續留在Uber的董事會中。卡蘭尼克離開之后Uber將要何去何從?Uber的估值是否有降低的風險?
創始人卡蘭尼克創立Uber
2009年,卡蘭尼克與朋友加雷特·坎普在巴黎游玩,因為苦于打不到車而萌生了開發手機打車軟件的念頭,優步公司就這樣誕生了。在眾多打車服務應用中,優步與眾不同。它提供的是高端的私家車預約服務,將用戶需求與提供租車服務的司機聯系起來,用戶只需通過App一鍵發送打車請求,便會有車輛就近接送。“聯邦快遞承諾第二天把貨物送上門,我們5分鐘就可以做到。只不過我們送的貨是一輛豪車,它可以把你帶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就是這樣一個想法,Uber就在卡蘭尼克的手中逐漸成型,并且一步步走向強勢。
Uber2.0時代的絆腳石 卡蘭尼克為什么一定要離開
首先,卡蘭尼克確實該歇歇了。他現在工作和生活都是一團糟,遭遇了喪母之痛的他更應該先梳理好自己的心情,努力做一個好兒子陪伴同樣受重傷的父親。人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即使勉力掌舵Uber,恐怕也難以發揮應有的水平。
其次,卡蘭尼克擅長的零和游戲不能長久。當然,我們不能全盤否認卡蘭尼克,沒有他的進取心,Uber不會成為硅谷中最特立獨行的新創公司,這家公司骨子里不但有硅谷的高科技未來主義,還有芝加哥黑幫的痞氣。
不過,卡蘭尼克的公司卻讓傳統行業陷入一片混亂,因此Uber也到處樹敵。最可怕的是,Uber直接搶了他人飯碗還沒給別人找退路。在卡蘭尼克領導下,Uber一直在玩一場零和游戲,這個游戲只有一個劇本:我贏,你輸,游戲結束。不過在卡蘭尼克看來,這場游戲更加殘酷,輸家會被直接打下地獄,永世不得翻身。這樣的發展模式讓Uber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只有大力燒錢才能穩固自己的地位,但即使耗資巨大,其競爭對手依然一點點壯大,讓Uber寢食難安。
最后,想要解決卡蘭尼克留下來的死局,Uber必須由技術官僚來領導,這也是該公司一直在尋找一位能改革公司風氣COO的原因。打車巨頭不能再做“街頭霸王”了,它必須成熟起來,讓保守的機構投資者不再提心吊膽。一個加持道德光環的Uber才能有未來,而卡蘭尼克在,恐怕這樣的目標就很難實現。
Uber五大投資機構聯名把卡蘭尼克“逼下臺”
據《紐約時報》報道,包括Uber最大的風投機構Benchmark在內的五個主要投資人聯名要求卡蘭尼克辭職。Benchmark合伙人之一Bill Burley也在Uber的董事會成員中。
《紐約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稱,卡蘭尼克在與投資人進行數小時的談判后,最終同意離職。不過,他將繼續留在Uber的董事會中。
Uber卡蘭尼克的離開對程維有什么影響?
對這兩家公司而言,創始人團隊都在少量持股的情況下擁有絕大部分的投票權,理論上對公司仍有絕對的控制權。但事實上,如果公司發展不佳導致估值受損,投資者為保護資產,仍然會擺出一副強硬的態度,甚至會聯合起來趕走CEO。
卡蘭尼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迫離職。和Uber相似的是,在中國占據壓倒性優勢市場份額的滴滴,在新政的沖擊下,也面臨著業績走低的危險。5月25日,程維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去掉非京牌司機后,20%的司機離開了,少掉了30%的規模”。可想而知,滴滴的管理團隊也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
有壓力是好事情,至少滴滴現在正在想盡辦法去尋找一些新的業務增長點。只要不像Uber一樣接連爆出來種種丑聞,一般來說,CEO還不用太擔心。不過,如果能從Uber的變局中吸取點教訓,也能幫助程維去執掌一個體量相似的公司。
延伸閱讀>>>
卡蘭尼克父母遭遇沉船事故不幸雙雙遇難
據《每日郵報》報道,當地時間5月27日,Uber CEO卡蘭尼克的父母在本周五下午乘船游玩時遇險,事故造成卡蘭尼克的母親不幸罹難,父親受傷嚴重。
警方稱,卡蘭尼克71歲的母親Bonnie Horowitz Kalanick和78歲的父親Donald Edward Kalanick乘坐的游船,在加州夫勒斯諾市Pine Flat Lake上航行時撞上石頭并沉入水底。
2017年對卡蘭尼克而言是艱難的一年,無論是其自身還是Uber都面臨著重重挑戰。
今年2月,彭博社曝光了一段卡蘭尼克和一名Uber司機的爭吵視頻。視頻中,司機向作為乘客上車的卡蘭尼克抱怨Uber降低收費標準導致其收入減少,“快要破產”了。而卡蘭尼克則否認了司機的指責,并說道:“有的人不愿為自己的問題承擔責任。他們把生活中的一切都歸咎于別人。祝你好運!”事件曝光之后,卡蘭尼克對所有員工道歉稱感到羞愧,并表示自己需要“領導能力上的幫助”。
另外,Uber還面臨著高管出走和人才的流失。據Wired,今年3月,Uber汽車共享業務總裁Jeff Jones辭職。同一時段內,高級執行官Brian McClendon,自動駕駛負責人Raffi Krikorian,高級主管Ed Baker以及Rachel Whetstone也相繼宣布離職。
一系列的負面事件或多或少的影響了Uber經營和估值。今年4月,Uber首次公布了2016年的財務數字:2016年該公司營收為65億美元,平臺上發生的交易總額同比翻倍,達到200億美元。其中利潤為65億美元,調整后凈虧損為28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外的全球市場業務占其中虧損12億美元。
好奇心日報援引外媒報道稱,一些投資人現在只愿意出以前85%的錢在二級市場買Uber股份。照此推算,Uber的估值將從去年最后一輪融資完成時的680億美元下降到500億美元左右。
總結:卡蘭尼克的離開到底會對Uber的估值造成何種影響
在投資人的聯名信中,除了敦促卡蘭尼克盡快離職,5位股東還要求董事會增加2~3名獨立董事,他們希望卡蘭尼克能夠幫助Uber物色新的CEO,并盡快找到一名專業的首席財務官。
當然,此前也有投資人建議卡蘭尼克留在Uber,但并非要繼續擔任CEO。投資人MichaelGreen上周在CNBC節目中公開表示:“不管如何,卡蘭尼克應該回到Uber,因為他有著‘非凡的遠見’。”Green還建議卡蘭尼克應該為公司開拓創新業務,主管創新產品和人工智能。
盡管Uber麻煩不斷,但是Uber的財務表現還是非常穩定,目前市值達到了700億美元。根據德意志銀行的最新報告,UberIPO的前景表現依然“相當良好”,并未受到卡蘭尼克離職的影響。
不過未來Uber的估值是否會受到卡蘭尼克離職的影響也令投資人擔憂,一旦Uber估值下降,這意味著他們可能失去上百億美元的投資回報。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