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下,智能出行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移動地圖、滴滴出行、共享單車等就是這個浪潮拍打出的產物。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共享單車如雨后春筍一般開始火爆起來,形形色色的人騎著各式各樣的單車涌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從共享單車解鎖、鎖車時發出的滴滴聲以及單車與平臺的實時通訊,這些都需要電量的供應,那么這些電又是從何而來呢?不同的共享單車,其供電方式也不一樣,我們舉例說明。
第一種,不需要電量供應
以ofo一代為例,其采用的是機械鎖,每一輛ofo都有一個編碼,這個編碼是獨一無二的,相當于自己的身份證,同時,每個編碼又對應一個解鎖密碼,這個密碼儲存在ofo服務器的數據庫中,當用戶使用手機掃描車身二維碼時,單車的解鎖密碼被調出來展示在ofo的APP頁面上,用戶使用該密碼手動旋轉機械鎖即可解鎖單車,結束騎行時,手動劃下鎖片即可上鎖,整個過程單車通過手機作為媒介來與平臺進行通訊,也不會發出蜂鳴聲,因此其不需要供電。
第二種,通過發電花鼓來供電
以老版摩拜單車為例,其后輪有一個發電花鼓及蓄電池,當用戶在騎行時,通過蹬腿帶動后輪旋轉,滾動的輪軸帶動了內部帶磁模塊相對位移發電并給內部蓄電池充電,所以,有時候我們騎這種單車會比較吃力,那是因為蓄電池已經沒電了,我們要通過騎行發電來給其充電,當蓄電池充好電后,我們騎行就比較輕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