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企業入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上游材料漲價及市場競爭加劇倒逼。通過回收廢舊動力電池可以減少成本,同時打通鋰電池生產制造和回收利用的閉環。
3)第三方回收機構。第三方動力電池回收拆解的企業包括:格林美、湖南邦普、贛州豪鵬、芳源環保等。
不過,當前各參與方大多數都處于項目示范或者微盈利經營狀態,進一步的盈利還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累積。
汽車資料圖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建立以后,整車廠或許也會大舉進入該領域。短時間內汽車廠的成本支出會加大,但長期來看,后動力電池市場廣闊,回收產業化并形成閉環之后,車企的成本能得到有效降低。
除了格林美等A股公司,新三板上也有一些固廢回收企業涉及到動力電池回收,例如西恩科技和芳源環保。
公開資料顯示,西恩科技以含鎳銅鈷等有色金屬的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硫酸鎳、硫酸鋅等金屬、金屬化合物等產品。
這些原料來自報廢鋰電池正極材料、邊角料等。而公司主產品硫酸鎳則是生產新能源汽車鋰三元動力電池的主要原料。一進一出,完成了鋰電池材料的小循環。
目前西恩科技鋰電池正極材料回收與再利用項目產能為6000 噸/年。
芳源環保的經營模式也比較類似,利用含鎳、鈷廢料生產、銷售鎳電池和鋰電池正極材料。其主要產品包括電池級硫酸鎳、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 NCA、NCM 前驅體系列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芳源環保的第二大股東是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提供商貝特瑞。
從業績上看,西恩科技和芳源環保的表現都不錯。最近一期財報顯示,西恩科技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5.59%,凈利潤同比增長219.25%;芳源環保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1.22%,凈利潤同比增長113.48%。
不過,也有不少人士對動力電池回收持懷疑態度。意見多集中于梯級利用,有人認為梯級利用技術不成熟、投入成本相當高——從大量報廢動力電池中去篩選、去檢測,再拿來梯級利用,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太大,不會有好的經濟效益。
還有相關人員表示,退役動力電池或許只能用于比較小的儲能領域,比如家庭儲能,難以用到大型儲能領域,后者對于電池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要求很高。
直接拆解、資源化利用也不是沒有問題,它很容易受上游原材料價格變動影響。例如,目前鈷的價格居高,回收有利可圖,但隨著三元材料的高鎳化趨勢,長期鈷的價格趨于平穩,回收的價值下降。
總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廣闊,但究竟會怎樣發展,還有賴于業界付出時間和試錯成本。
以上就是關于動力電池回收新規將至 新能源汽車廠你準備好了嗎?的相關資訊,了解更多汽車行情及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銀行汽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