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雖然中國政府的扶持性政策確實帶動了一些電動汽車需求,但即使政府最終收回政策,似乎也不太可能令市場崩盤,原因在于中國電動車需求基礎已非常穩固。
那些對中國電動車銷售激增持懷疑態度的人士表示,電動車在中國的發展建立在政府的大規模補貼及其他政策支持的基礎上,一旦政府踩剎車,這個市場也將萎縮。但到目前為止,形勢的發展表明這些懷疑論者是錯誤的。盡管去年中國政府將對電動車生產商的補貼削減多達40%,并且執行了更加嚴格的技術標準,但去年11月份中國電動車銷量仍同比增長超過80%。去年前11個月電動車產量和銷量均增長約50%。
這種強勁需求有望延續下去。根據瑞銀(UBS)近期進行的一份調查,中國大約三分之一的消費者目前表示,考慮購買電動汽車,這一比例較2016年穩步提高。許多人表示,他們愿意為電動汽車支付與傳統汽車相同、甚至是更高的價格。
中國顯然已成為全球電動車行業的領導者:全球四成的電動汽車投資都在中國。北汽集團(Beijing Automotive)旗下子公司北京汽車(BAIC)去年11月份銷售近1.6萬輛電池電動車,占當月全球電池電動車銷量的16%。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也在追隨中國的腳步。瑞銀這一調查顯示,歐洲和日本的購車者中購買電動車的意愿也有所增強。只有美國是個例外。
懷疑論者仍然可以理直氣壯地指稱,中國的國家扶持力度仍然很大。上月底中國政府最新推出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并未進一步縮減補貼措施。上周,已實行三年的電動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再次延長三年。政府機關仍被要求集體采購電動汽車。
不過,雖然扶持性政策確實帶動了一些電動汽車需求,但即使政府最終收回政策,似乎也不太可能令市場崩盤,原因在于需求基礎非常穩固。中國軟硬兼施的做法已促使當地每家汽車制造商在2019年結束前都會推出一款電動汽車。
雖說過去一年有關政策變化的討論導致巴菲特(Warren Buffett)支持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 1211.HK)等個股走勢震蕩,但上述大環境應會給予投資者信心。尋找電動汽車相關中資個股的投資者可以考慮深圳上市的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Guoxuan High-Tech Co., 002074.SZ)、或者香港上市的汽車零件制造商敏實集團有限公司(Minth Group Ltd., 0425.HK)。前者的預期市盈率為13.1倍;而后者正大膽進軍電動汽車領域,預期市盈率為13.9倍。這兩只個股的表現都與同類股基本一致。無論如何,中國都在領跑奔向綠色能源的征程。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