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央行向市場上撒了一把麻辣粉(MLF),投放了4980億元,期限1年,利率3.20%。資金面緊張的市場一下子沸騰了,一些解讀甚至稱,釋放了近5000億基礎貨幣,相當于釋放2.5萬億貨幣。一些自媒體高喊央行又大放水了,各種解讀滿天飛。6月7日,A股也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截至下午收盤,上證綜指報3140.32點,上漲1.23%。兩市合計成交4558億元,與前一日2978億元相比大幅放量。這也是A股久違了的大漲行情。
央行投放近5000億的規模,為2015年3月以來MLF投放的最高峰,但真的是在放水嗎。根據統計,上周(6月5日-9日)共有6943億元資金到期。6月6日當天雖然通過MLF投放了4980億元,但有600億14天逆回購,1510億6個月MLF到期,因此當日凈投放為2870億。何況6月5日凈回籠1110億元,6月7日,8日,9日還有3800億元逆回購,733億MLF到期。如此算下來,央行這一把麻辣粉還遠遠不能對沖到期資金,根本談不上放水。
于是,央行又在市場資金缺口之下,6月8日,9日兩天分別進行了1500億,600億逆回購操作,以保持6月大考不出現流動性危機。過去幾年在經濟下行之時,只要資金面一緊,銀行哭奶,央媽就會放水安撫。而今非昔比,央媽的態度徹底改變,寬松的貨幣政策早已逆轉,走上了偏緊的局面。
6月3日-4日,清華大學舉行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稱,對央行來說,首要任務就是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調節好貨幣閘門維護流動性的基本穩定,努力做到貨幣既不松也不緊,為結構性改革引導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央行前期的報告稱,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和節奏會靈活切換,有時出于填谷的目的會以較大力度持續操作,有時出于削峰的目的會持續停做或凈回籠流動性,這些都是正常的操作安排。也就是說,流動性若跌入谷底,央行就會在公開市場操作以緩解流動性緊張局面,若是流動性稍微寬松,央行立馬又操作一把收回流動性。
今年從整體趨勢來看,資金面越收越緊,利率中樞將會繼續上移,金融市場去杠桿,是今年的主旋律,所以整體上資金面會感覺明顯比去年緊。林采宜判斷。
脫虛向實必答卷
資金面持續偏緊狀態,市場利率不斷攀升,金融機構難受的局面什么時候到頭。金融市場高利率,會傳導到實體經濟并形成拖累嗎,這又會反過來制約貨幣政策倒逼轉向嗎。在吉靈浩看來,經濟增速只要不跌破6.5%,金融業的強監管就會繼續下去,偏緊的貨幣政策就不會松動。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創近6個季度新高。這一增速高于今年全年增長目標6.5%。經濟已經企穩回升,高利率并沒有拖累經濟。吉靈浩認為,目前高利率仍在金融市場之中,由金融機構承受,對實體經濟沒有形成直接傳導,但是時間一長就會間接傳導至企業貸款,融資之中。
“華夏時報”記者從銀行了解到,最近不但房貸利率上調,企業貸款也出現價高者得,金融市場利率抬高或許已經傳導至實體經濟。林采宜稱,實體經濟的貸款利率上行與金融市場利率中樞水平上移是同步的,貸款利率基本已經市場化,企業貸款主要取決于風險溢價,以及宏觀環境預期,企業本身的財務狀況。即使基準利率再低,企業風險高拿到的貸款利率照樣很高。即使市場利率水平高,只要企業經營得好報表好看,拿到的貸款利率也會相對較低。
金融市場的利率維持高位,套利成本增加,就沒有套利空間了,避免資金空轉,資本脫虛向實。 林采宜說。對資金面偏緊,利率高企的耐受力有多強,最終要看對GDP下行的容忍度。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