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洋) 美國有黑色星期五,中國則有雙11。兩者異曲同工,均以消費者大優惠作為賣點,一次過集中消費造成轟動效應,剛過去的雙11購物狂熱,創出千多億元的佳績,其所帶來的連鎖經濟效益也難以估量。
事實上,黑五由來已久,雙11則誕生于2009年,緣于宅男宅女及校園文化,并為電商平臺巧妙利用,短短數年間,就把11月11日,演繹成單身人士購物安慰自己一番,繼而變成熱爆全球的購物日。這不只是商業行銷的經典,靠創意取勝的活生生例子!
今年雙11購物狂歡節又打破了多項紀錄,僅一家電商的全日累計商品交易額便達1700億元人民幣;相比2009年的5000多萬元人民幣成交額,呈幾何級數增長。有這樣的成績,自然歸功于國人的消費水平提高及各類技術設施的逐步完善,也與電商大力推廣密不可分,事前在各大媒體大灑金錢落廣告造勢,為節日增添狂熱氣氛。
當然,電商巨頭在幕后也下了不少工夫,除組織打折活動外,更打通了線上線下任督二脈。顧客如果在實體商店找不著適合的尺寸及顏色,便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直接到訪賣家的網上商店,找到心儀商品后可即時通過電子支付下單。如此一來,便延攬了一大批喜歡逛街、觸摸實體商品的顧客。
京東的無人倉庫
面對火熱的氣氛,電商卻來個反高潮,直指自家在雙11收益不多,只是賠本賺吆喝,但也承認可為自家的物流、支付及整個平臺帶來技術提升,帶來組織人才的提升,可謂是一舉多得。
無疑,購物狂歡日的巨大銷售額,是中國消費力的一次大檢閱,對有志開拓中國市場的全球商家,自然會進駐,以求極速地接觸到中國消費者,今年的外國商家便多達數萬家。事實上,電商平臺上的大數據更是行銷指南,標示著各地消費者的喜好,是各大“金礦”之所在。另外,對物流方面的促進更是有目共睹,不但大大消化了過剩的運輸力,各類先進的感應、機械人以至無人機技術也可得以研發及應用。
快遞公司使用高鐵運輸雙11包裹
雖有評論指雙11制造沖動消費及環保災難,加上商家在銷售額上有造假之嫌,但瑕不掩瑜,雙11所制造出來的商機毋庸置疑。消費端的振奮,大大拉動各產業鏈環節,同時提升了各種技術,有助電商平臺在大數據方面不斷鞏固優勢。創意值得肯定,這也是電商可傲視全球的本錢,更是有志創業人士的借鑒!
關注財經365(m.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