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近日,有知情人士向調戲電商透露,京東新通路已經在接入餐飲企業,并且在多個城市都已經開始試驗。初聽這一消息,感覺有點莫名其妙。不過,仔細一想,依托現在京東的品牌號召力以及供應鏈能力,京東切入這一領域也是自然之舉。
據悉,新通路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在便利店業態方面已經走通了,在2018年,他們如果將把這種給600萬夫妻小店供貨的模式,再復制給餐飲小店,也不奇怪。
那么,京東新通路為什么要選擇餐飲領域呢?又準備怎么復制呢?
Part-2
餐飲行業的供應鏈,是非常傳統和保守的,但是,這個行業的規模,又是極其龐大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餐飲行業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2017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約是39.28萬億,意味著餐飲市場超過4.2萬億,而餐飲采購大約是銷售額的40%,其中,中小餐飲企業,又占據大約65%的份額,所以,這又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啊。
但是,這個市場其實比較散亂,也有很多潛規則。
首先是兩頭散,一方面是供應商非常散,另一方面是餐飲小店比較散,這導致一個結果:
供應商很難直接服務小店,因為服務不過來;而小店也在采購中沒有什么話語權和價格優勢。
而且,這個行業有不少潛規則,很多采購,全憑大廚定,中間的灰色地帶沒法管,老板很無奈,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要不然就是指定自己的親戚去采購。
很多人都想改造這個傳統的行業,這兩年也成立了不少餐飲供應鏈的B2B平臺,目前大多是區域性的。
那么,如果新通路準備切入這塊市場,又能怎么做呢?
Part-3
戲哥推測,根據京東新通路現有資源,切入餐飲行業最容易做的是米面糧油調味品等標準品,這些本來都是新通路給夫妻小店的供貨,所以,也不會增加太大的采購成本和庫存壓力。
這一模式主要針對中小餐館。大多數中小餐館都是由老板自己或采購員負責食材采購,人員成本,交通成本,包括時間成本,都是很高的。
接入新通路之后,每天京東上門送貨,就跟現在很多夫妻便利店一樣,每天只需要在店里等著送貨就行了,原來管理四五十個供應商,每天光打電話要貨催單,就口干舌燥了,價格優勢且不說,體力活省了太多。
而且,如果品牌商想要做活動,推新品,可以直接通過新通路的京東掌柜寶APP來做,實現快速分銷、精準投放。
如果針對餐飲小店也這么搞,哪怕你是一個偏遠山區的調味品品牌,也能在幾天之內在全國鋪貨。
不過,真正顛覆性的,還不是這些在效率層面的事情,其實,新通路可以做得更大膽一點。
Part-4
京東新通路的業務模式是以快消品為主,所以如果先做米面糧油調味品這些標準品也在情理之中,但標準品利潤低,新通路后續大概率會切入非標品類。此外,圍繞餐飲小店的需求和場景細分,京東的生鮮、水飲等商品都可以接進來。
此外,依托京東商城的服務類商品,引用“模塊化”服務京東便利店的業務邏輯,一個餐飲老板如果要開店,從選址,設計,裝修,采購,甚至招聘都能在一個平臺上解決,更甚至如果這個老板缺錢了,京東金融或者很多供應鏈金融公司都可以給他貸款,餐館開業了,再從流水中慢慢還。
Part-5
我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文章,互聯網的下半場是進入微循環時代,也就是在具體場景里解決商品和信息的循環流動,賣貨誰不會啊?問題是誰能解決某個具體業態具體情境的各種痛點?所謂情境,就是什么人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
如果新通路能夠把餐飲場景激活,在餐館里也能分銷一些特色產品,甚至精美的陶瓷餐具,那京東的無界零售就真的太無界了。
一旦把場景打通了,所謂賣貨,真的是順帶的。連接一個場景,就去解決這個場景的問題,而不只是給他們賣貨。
若真能做到這樣,京東新通路,真是打開了零售世界的一個“新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