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背后的三個推手
從去年11月開始,CNH失守6.7關口,12月曾一度下挫到危險的6.968;隨后一路緩慢爬升,5月31日在盤中首次飆至7個月以來的最高點——6.76關口;6月1日繼續向上,盤間一度高至6.72。
在岸人民幣(CNY)同樣雄起,6月1日盤間一度突破6.8薄頂,升至6.7829,最終報收6.8061,刷新去年11月中旬以來新高。
記者經多方采訪了解到,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央行對中間價形成機制的調整:央行在原來的中間價定價基礎上,加上了一個“逆周期調節因子”來中和收盤價對放大單邊市場情緒的影響。招商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和一位大行金融市場部的外匯交易員,均告訴記者這是觸發人民幣漲勢的最主要原因。
上述大行外匯交易員還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時點。“你注意到沒,這個時點拿捏很精準,小長假之前放出來的消息,讓兩邊市場都有足夠的時間段累計爆發對利好的反應。最重要的是,穆迪剛下調我國的主權債務評級,加上6月份美聯儲大概率加息,人民幣看空的情緒肯定又會回來,這個時候加入新的調節因子,其實是想穩定人民幣。”他表示。
劉東亮則提出了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活躍度。“其實前兩個月反向指標美元已經呈現出弱勢,但人民幣卻沒能相應靈敏地走出向上趨勢,所以央行一方面想要"護住"人民幣,另一方面也想讓人民幣更活躍一點,來呼應市場的變化。這是一個技術性調整。”他告訴記者。
二是美元指數的走弱。自從4月18日以后,美元指數就再也沒有站上過100點。6月1日,美元指數報收97.1225。這或許跟美國的經濟數據相關,據公開報道,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放緩至0.7%。
不過,美元指數的疲弱或許會因為美聯儲本月的加息而迎來變數。美聯儲5月會議紀要顯示,將在6月和9月進行兩次加息,12月縮表不加息。
三是新出爐的我國5月經濟數據好于預期。日前公布的5月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雖然產成品庫存與原材料購進價格兩分項下滑比較明顯,其他分項則微升或變化不明顯。
整體而言,5月PMI指標與上月基本持平,且強于預期。這說明我們目前的經濟其實比市場想象的要好一些。
Hibor升至史上第二高位
5月31日的隔夜Hibor報21.07933%,比30日的5.35283%暴漲1573個基點,漲幅近三倍。
6月1日,隔夜Hibor報42.815%,比5月31日再抬升2173個基點,漲了一倍多。這意味著,僅僅兩日,隔夜Hibor猛漲了3746個基點。同時,一星期品種也在翻倍漲,從5月31日的7.85201%飆漲至19.59633%。
離岸錢貴,42.815%的隔夜Hibor,已經創下2016年1月以來的第二高位,歷史上最高位是2016年的1月12日,隔夜Hibor報66.8%。
一家大行資深外匯交易員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市場上在單邊做空美元所致。
“現在市場全部都是一個方向——賣美元。賣美元用什么?要用人民幣先買美元。人民幣從哪來?境外人民幣的池子本來就非常淺,一共才5000多億元的量,扣掉理財、儲蓄和買債券的,能用來當現金交易的流動性我估計不超過1000億元。1000億元人民幣才能兌換多少頭寸?所以,大家只能去借。供少需多,拆借利率必然飆高。”該交易員闡述了一條完整的拆借人民幣邏輯。
(原標題:人民幣大漲背后存三個推手 隔夜Hibor升至次高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