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自上而下的周期股行情得益于經濟基本面與通脹預期的變化。未來一兩個月,周期股和金融股投資的邏輯仍在,但到明年上半年,以服務消費為代表的新經濟機會更大。
基本面支撐上半年周期股行情
顧瀟嘯認為,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超預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二季度GDP穩定在6.95%高位,創一年半以來新高,帶來市場周期股的暴動。而經濟增長超預期,則主要得益于房地產投資。去年10月以來,房地產調控效果明顯,房地產去化加速,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地產新開工增速向上,這與2010年的情況極為相似。樂觀的新開工數據使2017年的地產投資為正,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棚戶區改造及貨幣化安置貢獻非常大。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年的行情受益于地產投資超預期的變化。
第二個變化則是供給側改革帶來的市場價格彈性變大,商品價格大漲。第三個變化是銀行信貸的變化。數據顯示,目前M2增速為9.4,這說明銀行放貸給實體企業的動力越來越強,開始脫虛向實,所以市場出現周期股行情。
顧瀟嘯表示,從目前來看,現在最好的大類資產配置還是周期和金融,這個邏輯至今沒有變,周期和金融的行情或許還可以持續一段時間。
強監管抑制金融行業過熱
自2014年、2015年降息降準后,金融行業資本過剩、人才過剩嚴重,出現行業野蠻擴張現象。因此,金融監管勢在必行。
今年的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工作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還指出金融工作的四大原則是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市場導向。
過去是分業經營,對應的是分業監管,但是目前已經是混業經營,銀行把資產挪到了別人表上。而金融工作會議成立了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有望形成混業監管框架,對資管行業全面穿透式管理,補上監管漏洞。
顧瀟嘯認為,今年的金融強監管,其中監管的主要對象就是中小商業銀行的野蠻擴張。
在顧瀟嘯看來,目前金融監管去杠桿成效初顯,即銀行資產增速下降。但金融去杠桿的終極目標是中國式銀行擠兌重組,即部分城商行、農商行倒閉。
明年新經濟機會更大
談到大類資產配置,顧瀟嘯看好人民幣升值空間。他認為,未來半年至一年,人民幣仍有升值空間,主要原因是對特朗普的普遍不信任引發美元弱勢,并且使得人民幣中長期貶值的預期被扭轉。
對于債券市場,顧瀟嘯表示,經過去年底以來的大幅調整后,債券市場出現交易性機會,但仍缺乏趨勢性機會。
在大類資產中,顧瀟嘯最看好權益資產及股票型基金。他認為商品市場短期可能有調整,但在未來下跌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周期股和金融在未來兩個月仍有機會。他表示,未來可以逐步減持周期和金融,進而轉持新經濟,到明年上半年,以服務消費為代表的新經濟機會更多。
顧瀟嘯特別強調,新經濟才是未來的風口,要在新經濟中尋找新需求,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目前,人工智能已經滲透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認為,人工智能代表了第三波科技浪潮的到來,美國科技股牛市遠沒有結束,而人工智能才剛剛開始。
此外,在服務消費方面,他還看好教育行業。顧瀟嘯認為,未來靠房地產投資的繁華已相當困難,實體投資的盛世繁華可能就出現在教育行業。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