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的故事曾經告訴我們,沒有誰能永遠站在時代巔峰。
現在輪到蘋果了。
從4月22日開始算起至今,蘋果股票價格累計下跌7.1%,市值蒸發掉639億美元(4000億人民幣),這已經相當于半個貴州茅臺了。
對這十年來股價暴漲了1112.14%的蘋果,這算是破天荒的頭一回,莫非蘋果開始不受待見了?
分析來看,表面上,蘋果這波下跌的最直接原因是臺積電,這個位于中國臺灣的蘋果供應商交出來的業績非常不樂觀——第二季度的營收預期僅在78億美元,與預期的88億美元相去甚遠。
要知道,在蘋果生產鏈中,臺積電屬于上游,而在上游領域砍掉的10億美金,輻射到下游不知道又要損耗多少個億。
就拿做蛋糕來比,原本大家覺得你要買能做100個蛋糕的面粉,結果你只買了能做90個蛋糕的面粉,雖然100份面粉和90份面粉在價錢上只差100塊錢,但反映在蛋糕上,就遠遠不止這個數了。
所以臺積電這業績一出,整個華爾街都慌了,即便蘋果聲譽一直良好,但玩金融的么,最信任的的就是數據。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
這就暗示了這么一個事實——可能沒那么多人買蘋果了。
當然,這也并非空穴來風,IPhoneX的高價讓許多人望而卻步,產量不如預期的事也不是頭一回聽說了,且近年智能手機市場又趨于飽和,而在那些仍有發展空間的亞非拉地區,蘋果的手機價格完全沒有競爭力。
在大環境而言,手機本身顛覆性創新又始終未曾出現,5G是一個利好,但這利好仍有限,畢竟這個技術還沒完全成熟。
大家的熱情消退在所難免。
更何況,近期美國對中興的制裁不僅傷害到了中興,對蘋果來說也造成了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美國福布斯網站就刊登了這么一篇文章,“研究:如果中國封殺蘋果報復美國制裁中興、華為,結果會怎樣?大規模裁員、股市崩盤”。
最后得出來的結論是,蘋果將會失去19%的收益,也會失去世界上最大的銷售市場。
以中國市場之大,消費者潛力強,無論對哪個跨國企業而言,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一塊巨肥的肉呀。
蘋果前些年就在中國獲得了超乎想象的利潤,這支撐了蘋果股價的高速增長,但現在,要取得同樣的成績非常難了。
因為國貨崛起了。
盡管在手機性能上,許多國貨與蘋果仍有差距,但對大多數用戶而言已經相當夠用,華為小米更是走出國門,盡管現在有面臨美國威脅的危險,但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我們的國產手機已經能與蘋果手機同場競技,強到讓美國忌憚了。
芯片的故事提醒了國人我們與他人在技術上的差距,但蘋果的頹勢也釋放出這樣的信號:做好自己就有機會,國貨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