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上漲。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近6個月理財產品收益均保持持續上漲態勢,從4月1日至5月18日,共有435家銀行發行了14200款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27%,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1%。
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關注也開始增強,各類專屬理財產品的推出則成為銀行吸引投資者的重要手段之一。“進入2017年后,銀行理財市場與過去兩年波瀾不驚的表現可謂是大相徑庭。”普益標準研究員魏驥遙表示,近期監管層連續下發多份監管文件整治理財市場的亂象,通過行業自查、監管駐場、限期整改等多種方式規范行業行為,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在此過程中,銀行在理財產品的發行上也更為謹慎,整體產品發行的數量與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他同時表示,隨著市場流動性大幅收緊,理財產品的收益也由過往的持續下滑轉變為迅速上揚。產品收益的大幅上揚也吸引了更多投資者的目光,銀行也隨之從產品設計層面推出了各類專屬產品吸引投資者。
從市場情況看,節假日產品與新客戶專享類產品同時受到投資者與銀行的青睞,各類型銀行均推出了類似產品,市場反響不俗。
比如在勞動節、母親節、端午節接踵而至的5月份,各銀行也適時推出了契合相關節日氣氛的理財產品。據普益標準數據顯示,與“五一勞動節”關聯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為4.64%,與“母親節”關聯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為4.58%。兩類產品的平均收益均大幅領先于全市場產品的平均收益,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在端午節期間,也有不少銀行推出了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與端午佳節掛鉤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達到4.56%。
除節假日產品外,另一類收益較高的專屬產品為新客戶專享類產品,即面對未在該行購買過理財產品的客戶推出的較高收益理財產品。數據顯示,從2017年初至今,各銀行共發行142款新客戶專享類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收益達4.6%。其中,4月、5月兩個月的新客戶專享類理財產品平均收益高達4.73%,高于同期的節假日產品。
“投資者在選擇銀行購買此類產品時,可更多關注中小銀行的相關產品。”魏驥遙表示,通過觀察4月份及5月份的新客戶理財數據發現,大型銀行的平均收益與市場平均收益相仿,僅為4.17%,但中小銀行該類產品的平均收益為4.82%,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節假日理財產品還是新客戶專享理財產品,均為產品設計層面的創新性包裝,因此在產品的資產投向上與常規產品相似。此外,由于5月份資金凈回籠表現較為明顯,且6月份銀行年中考核臨近,銀行理財收益走勢或將保持平穩上行走勢,投資者可擇機購買相關理財產品。(經濟日報記者 錢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