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信支付的興起,支付寶的市場份額有一定回落,且去年支付寶一度“跑偏”,損失不少市場份額,從去年一季度的63.4%下滑到去年三季度的50.4%。與此同時,微信支付在線下加強布局,財付通從23%一路飚升至38.1%。
不過,支付寶及時調整戰略,聚焦至其擅長的商業和金融領域,今年初成立線下支付事業部,主打線下中小商戶,甚至流動攤販,市場份額趨于穩定。
由于有“雙十一”助力,去年四季度支付寶份額達到54.1%,即便今年一季度對于電商、外出消費等商業活動而言是全年的淡季,支付寶仍穩定在53.7%。而一季度有春節紅包的拉動,財付通的份額也僅是從上個季度的37%漲到39.51%。因此,有分析認為,支付寶和財付通競爭格局趨于穩定。
17日,有媒體援引接近支付寶人士透露的信息,今年一季度末支付寶的日活躍用戶漲了40%,同比去年增長近100%,在最“吃虧”的活躍度方面逼近微信。一季度,微信和WeChat在全球的活躍用戶總數同比增長23%。
但毫無爭議的,微信已成為國人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APP。騰訊一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9.38億,微信團隊在《2016微信數據報告》中也公布過,微信用戶每天平均使用時長達到90分鐘。
無論用戶整體使用頻率還是時長,微信都表現出了強大的用戶黏性。依靠微信紅包獲得大量用戶后,強大的社交屬性、超高頻的使用,幫助微信逐步圈下更多市場。為了讓更多的商家使用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先后推出微信商戶平臺、微信買單,大力推廣小程序,布局自己的商業生態環境。
從17日晚間微信版本更新使出的“大招”來看,微信對“高頻”還有更多渴求。不過有分析認為,這或許讓微信無法集中力量對支付寶擅長的支付、商業和金融領域做太深的介入。
相較微信的高頻,支付寶的優勢則是多維。今年2月,螞蟻金服承認在社交上“走了彎路”之后,在支付寶上推出了針對商戶的“收錢碼”,按照支付寶公布的數據,到目前全國累計申請收錢碼的商家已經超過1300萬,并在4月成立“無現金聯盟”,成員從菜市場、批發市場,到國際品牌、醫療機構。
同時,支付寶的身影出現在了更多的公共服務與生活場景,比如ofo等6家共享單車可以用支付寶解鎖,超過1600家公立醫院能用支付寶掛號、繳費、查報告等。最近的消息顯示,杭州和武漢的全部公交車都將可以刷支付寶乘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