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月租金收入同比漲11%
中原地產大陸區副總裁兼華南區總裁李耀智表示,今年前四個月,中原集團共有41億人民幣傭金收入,同比去年上升11%;成交宗數12萬宗,同比去年下降9%.其中,大陸地區傭金收入25億,同比去年下降14%,成交宗數11萬宗,同比去年下降12%,受樓市調控影響,相比亞太其他區域表現不佳。
中原集團研究中心總監劉淵表示,隨著受調控城市范圍不斷擴大,2017年樓市熱度有所回落。在今年前四月新房成交同比變化中,大部分城市房價同比上漲,去年表現較好的城市如合肥、南京等,都存在成交量跌價升的現象,二手市場方面,報價指數則出現整體下滑。此外,隨著今年3月最新一輪調控政策收緊,有20個城市新開盤認購率出現下滑,近期海口認購率較低,而武漢、南寧、西安表現較好。
劉淵表示,現熱點城市供求矛盾尖銳,短期政策強壓不可避免,且未來仍可能加碼,而三四線城市政策總體寬松,部分城市房價上漲可能引發政策收緊,但力度明顯弱于一二線熱點城市。
后市走向方面,他認為一二線熱點城市成交量同比可能下跌30%至40%,但由于熱點城市的低庫存,樓價下跌難度較大。三四線城市則受益于相對寬松的政策及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所帶動的市場需求,相信其樓市市場將有良好表現。
中原地產提供的數據顯示,近6個月,北京、廣州、天津、成都等市二手住宅均存在超15%的價格升幅,而租金則變動不大,廣州、天津等市甚至出現租金下降的情況,與房價漲幅形成鮮明對比。
粵港澳大灣區利于二線城市樓市
現場還對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影響和機遇觀點與大眾進行分享。“在中國,對于構建城市群唯一有不同聲音的,就是粵港澳城市群。原因在于這里存在區域差異,這里是兩種文明的交接點,發展值得看好。”中原集團創辦人及主席、總裁施永青現場如是說。
他以大陸、香港不同的金融優勢為論據起點,指出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需要區內各城市取長補短,從而發揮廣東與港澳這兩個具有不同文明的區域構建城市群的獨特優勢。“城市融合不僅僅是商業融合,如果粵港澳大灣區要產生效果,政府要發揮作用,在城市群內達成人才流動、物流、信息流各方面的統一。”他同樣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將利好中山等區內二線城市。
施永青提出,房地產價值應由該地居民生產價值的能力決定。健康的樓市狀態是人口增長、收入增長帶動需求上升,而現在大陸地區的樓市是一個并不健康的狀態———拉高樓價的更多是投資需求而非居住需求。
他認為,因以往投資地產帶來的高收益及傳統習慣的影響,當下國人傾向用地產投資對財富進行保值。民間投資欲高漲將帶動更多發展商積極投地,導致國內資金過多地流入到房地產行業,即資源錯配,這也是政府調控樓市的原因之一。他表示贊同政府調控的做法,且根據今年國內第一季度經濟平穩發展的情況,預測調控政策還將持續,房地產從業者應在這種環境下找尋發展之道。
去年中山將38 %的房子賣給深圳人
中山中原總經理邵鵬表示,通過對中山中原成交客戶的分析,發現置業中山的深圳客戶2016年占比38%,而在2017年第一季度則下降到14%;中山本地客重新成為市場主力,占比44%.
中原地產自主研究的4D A S(四維分析系統)同樣顯示,業主在地區分布上發生了新變化,2017第一季度置業中山的業主來自華中、華東、華北地區的數量增多,其中來自華東的業主增幅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