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5月15日訊:5月12日,九毛九發布公告,為緩解公共衛生事件對集團業務營運的影響,董事會在審閱其門店的業績后宣布,集團已決定實施多項節省成本措施,以降低租金、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的成本以及其他經營開支。作為該等措施的一部分,集團已決定關閉客流較少的門店及停止在北京、天津及武漢經營九毛九餐廳。同日,在美團上搜索北京地區九毛九餐廳,顯示上面的7家均已全部閉店。
財經365視界-與疫情無關這是九毛九宿命!
4個月前的1月15日,九毛九于香港上市,發行價6.6港元/股,截止5月13日收盤,九毛九報11.8港元/股,微跌1.17%,股價已上漲近80%。
九毛九為何要關店?曾號稱危機就在眼前的西貝,也只不過是悄悄漲價再降回來而已,九毛九不行了嗎?
九毛九官網顯示,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中式餐飲連鎖經營為核心的餐飲集團,始建于海口,經營至今已逾23年。旗下創立并運營“九毛九西北菜”、“太二酸菜魚”、“2顆雞蛋煎餅”、“慫”、“那未大叔是大廚”五個不同細分領域中式餐飲品牌。開業至今店鋪版圖覆蓋了華東、華南、華中、華北等區域。
而在九毛九上市以來的首份財報中顯示,2019年九毛九收入達26.87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42.0%;公司全年調整后純凈利潤達到2.17億元,同比上漲175.44%。其中,北京、天津、武漢三城的“九毛九”品牌2019年實現營收13.48億元,同比增長2.13%,占集團總收入的50.17%;子品牌太二酸菜魚增長迅猛,2019年實現收入12.75億元,同比增長135.94%,占集團總收入的47.45%。
九毛九股票行情
同時,在上市的招股計劃書中,九毛九在2020年計劃將在一線、新一線、省會城市開設18家九毛九餐廳,80家太二餐廳以及24家其他品牌餐廳;并預計2021年開設20家九毛九餐廳,100家太二餐廳以及36家其他品牌餐廳。
此次不增反減,似乎說明了疫情對九毛九的沖擊不小。
1月26日起,九毛九旗下所有餐廳暫停營業。直至3月18日,部分餐廳才陸續恢復營業。停業一個多月。
財報數據顯示,九毛九員工成本一年近7個億,每個月約5800萬元。
同時每年承擔的年租金最低為4430萬元,水電開支為1億,即每年在門店的開支達到1.44億元,平攤到每個月店面成本達到1200萬。
每個月不開店的成本也要達到6000萬元。即停業一個半月,九毛九集團至少虧了9000萬。
實際上,無論有沒有這次疫情,九毛九的許多門店都是遲早要關的。
在九毛九集團旗下的幾個餐飲品牌中,盡管九毛九西北菜是打下江山的一代元老,但隨著市場的發展,已進入一個尷尬的瓶頸期。
具有網紅屬性的太二酸菜魚目前正在迅速擴張,該品牌的營運收入由2018年的5.40億元至上升至2019年的12.75億元,大有要超過九毛九西北菜品牌趨勢。其翻臺率也遠高于九毛九西北菜餐廳。太二餐廳的翻臺率為4.8,九毛九西北菜翻臺率為2.3。
九毛九另一個問題是品牌老化與客單價較低。
在北京市場,九毛九的客單價已經從58元提升到了68元,但是再想提高就很難了。對比餐飲頭部品牌,海底撈、巴奴客單價都在120元以上,同品類的西貝也在98元。
面對一個成長速度慢、翻臺率低、客單價低的餐飲品牌,壯士斷腕才是在當下的環境中最好的選擇。實際上,此次九毛九關掉的門店并非所有的都虧損,比如順義店、回龍觀店、新薈城店等,都是業績非常好的門店。不賺錢只是結果,用九毛九官方給出的解釋來說,重要原因是“品牌管理半徑過大”。
一面是停業日久而導致的虧損,一面是因大環境變動而導致了用戶價格敏感,受疫情沖擊最大的餐飲業品牌轉型似乎迫在眉睫。如何轉型?難道只有海底撈、太二酸菜魚這樣的網紅餐飲品牌才能夠活下來嗎?當然不是。
近期紅火的還有餐廳“十元店”。
海底撈旗下的“十八汆”面館,最便宜的炸醬面才9.9元一碗;媒體報道稱,十八汆在工作日的午晚餐高峰時段,經常出現門前排隊的現象,與周邊受疫情影響、生意冷清的餐飲店形成反差。
而喜茶推出子品牌“喜小茶”,一杯奶茶最低賣到7元;可惜的是目前只有深圳有一家門店。開業僅一個月,大眾點評上就收獲超1000條評論,受年輕人群體“高度關注”。
西貝正籌備開業的中式快餐店“弓長張”,打出一頓正餐15元的旗號。品牌的預設定價是早餐5元、正餐15元左右;沒有明確的菜系界限,這段時間流行什么口味、就推出什么菜品;以“33道現炒下飯菜”為噱頭。目前還未開業,但可以預計,只要選址得當,必然受到上班族的追捧。
而歸根結底,這些品牌的思路只有一個——“價格降級,品質升級”。有趣的是,它們走路邊小店的定價,并不一定會讓路邊小店無路可走。因為需要路邊小店價格的消費者,只會越來越多。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