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12月8日訊:房價收入比上漲減弱了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也對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帶來了新挑戰。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結論,在房價高企背景下,從增強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的角度,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提高流動人口在城市的保障和補貼性收入。本文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均表明,工資外的其他收入有利于降低房價收入比對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的負效應。因此,提高流動人口在城市的工資外收入,有利于增強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比如,對大學生在部分城市就業實行人才補貼、對農業轉移人口高技能人才的財政補貼;提高農業轉移人口的退休后收入或者社保收入;將符合條件的常住人口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和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等。
第二,強化城市流動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務。本文理論和實證檢驗均表明,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能夠有效增強個人效用,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弱房價收入比上漲對長期居留意愿的負效應。比如,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深入推進城鄉居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通過強化城市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降低房價收入比上漲對其長期居留意愿的負效應。
第三,嚴格調控房價,降低房價收入比。房價收入比是影響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經濟中高速增長成為新常態,各城市,尤其是省內流動人口為主的中、小城市,在吸引人口、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過程中,加強對房價調控,比如進行政府限價、限購等措施,通過降低房價收入比更能有效地增強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
第四,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證研究表明,農業戶口流動人口的長期居留意愿更容易受到房價收入比上漲的沖擊。原因可能是農業戶口對所在城市缺乏歸屬感、落戶條件受到一定限制、資產性收入少等。因此,放寬落戶條件、實現居住證制度覆蓋城鎮全部未落戶常住人口等措施,有利于降低房價收入比上漲對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的負效應,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內在驅動力。
《2021年房價是增是降?用數據來說》總結
房價對流動人口遷移選擇的影響一直受到學術界的關注。通過歸納理論機理、數理分析和實證檢驗,證明單純的房價變化無法準確解釋流動人口的遷移意愿和選擇,以房價和收入構建房價收入比變量,能夠更合理地解釋流動人口的遷移意愿和遷移選擇。以房價收入比作為變量,通過數理分析探討房價和收入對流動人口遷移意愿的影響效應,也為相關研究提供了一種思路。以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31403個個人樣本,來實證檢驗房價收入比對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的影響,也給有關房價影響流動人口遷移決策的研究提供了比較可靠的證據。本文從理論和數理分析上證明了房價上漲和房價收入比對流動人口長期居留意愿的影響機制,實證檢驗發現房價收入比對流動人口居留意愿的影響效應存在顯著的城市公共服務等級差異、戶籍差異、代際差異和流動距離差距。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