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電視會議,學習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研究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有關工作。
政策性和開發性銀行、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人壽主要負責同志,以及中央金融辦、國務院辦公廳相關司局負責同志,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相關司局和各副省級城市以上機構,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商協會、征信中心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Wind 梳理重要信息如下:
持續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和回升向好
今年1-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6.1萬億元,同比多增1.67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余額保持較快增長。社會融資成本繼續下降,1-7月企業貸款利率為3.94%,同比下降0.35個百分點。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均高于各項貸款增速,金融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取得顯著成效。
會議指出,我國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金融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繼續落實好穩健貨幣政策精準有力的要求,用好政策空間、找準發力方向,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
主要金融機構要主動擔當作為,加大貸款投放力度
會議強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要夠、節奏要穩、結構要優、價格要可持續。主要金融機構要主動擔當作為,加大貸款投放力度,國有大行要繼續發揮支柱作用。
要注重保持好貸款平穩增長的節奏,適當引導平緩信貸波動,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穩定性。
要注意挖掘新的信貸增長點,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制造業等重點領域,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優化房地產信貸政策。
要繼續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規范貸款利率定價秩序,統籌考慮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產品價格關系。
發揮好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切實發揮好金融在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中的積極作用。
金融部門要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會議要求,金融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精神,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豐富防范化解債務風險的工具和手段,強化風險監測、評估和防控機制,推動重點地區風險處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 A股市場短期仍有壓力 //
Wind數據顯示,8月21日至8月25日,國內市場共有63家公司限售股陸續解禁,按8月18日收盤價計算,解禁總市值為1799.82億元。其中解禁超過100億市值的公司分別是聯影醫療(707.67億元)、安克創新(180.79億元)、美暢股份(107.61億元)。
本周二是市值解禁高峰期,6家公司解禁市值合計724.41億元,占本周解禁規模的40.25%。
8月份以來,A股市場解禁規模周環比呈現上升的趨勢。本周是8月以來第二次出現千億市值解禁。
另外,市場情緒依舊等待修復。
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18日,8月以來,權益基金(含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發行份額僅為72.76億份,不及1月份的一半。 1月權益基金發行份額為182.72億份,是今年前7個月的最低值。
// 機構卻更樂觀 //
中金公司稱,資本市場改革助力信心提振,A股當前位置機會大于風險。
當前A股市場已計入較多偏審慎預期,隨著市場調整,估值、情緒和投資者行為進一步呈現出偏底部特征,投資吸引力進一步增加,結合政策層面積極化解當前主要矛盾、企業盈利底部逐漸顯現,對于后續市場表現不必悲觀,A股當前位置機會大于風險。
該機構建議關注三條主線:一是受益于地產政策邊際變化、基本面修復空間和彈性比較大的地產鏈相關行業,例如房地產,以及家電、家居等地產后周期相關行業;受益于資本市場政策預期的非銀板塊等也有望表現較好。二是需求好轉或庫存和產能等供給格局改善,具備較大業績彈性的領域,例如白酒、白色家電、珠寶首飾、電網設備和航海裝備等。三是股息率高且具備優質現金流的領域,低估值國央企仍有修復空間。前期漲幅較大的TMT相關行業可能短期內面臨一定壓力。
中信證券指出,市場再現三重谷底,已具備以往歷史底部特征。政策積極信號已非常明確,政策舉措正不斷落實,須堅定信心;政策起效及市場情緒的扭轉需要時間,須保持耐心。建議產業主題繼續圍繞地產、科技、能源資源三大維度布局。
方正證券認為,打破“估值幻覺”,擁抱“市場底部”。
該機構表示,7.24的重要會議“活躍資本市場”夯實“政策底”,8.17科創板“回購潮”以及8.18證監會答記者問加速確立“市場底”。不過當前A股估值仍處歷史均值附近,難免導致部分投資者質疑本輪“市場底”的成色。但政策的方向和節奏都已是明牌,A股“市場底”有望加速確立。市場底/估值底”通常同時出現,但“估值幻覺”導致當前A股估值看起來并不低。
方正證券繼續補充稱,打破“估值幻覺”,當前A股估值已經接近18年末的底部區域。當前A股重構后的估值處于均值-1倍標準差的位置,接近18年末的“估值底”。18年末“市場底/估值底”經驗:券商搭臺,成長唱戲!
擁抱“市場底部”,繼續“降維進攻”!23年高質量發展是全年政策主線,“券商搭臺,成長唱戲”也將是當前布局“市場底”的重要方向,關注:“活躍資本市場”受益的券商;“高質量發展”主線下,潛在結構性“寬信用”的新能源車鏈/AI算力基建/央國企“中特估”。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