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成長型投資基金是投資基金類型的一種,而價值型只是投資基金操作風格的一種,其他的風格還包括成長型和成長價值組合型。我們所熟知的巴菲特就是典型的成長價值組合型投資者,他擁有驕人的成績,其投資理念為廣大的投資者奉為圣經。逐漸成熟的我國證券市場也需要“巴菲特”。
成長型投資基金是投資基金類型的一種投資基金按照收益目標一般可以分為成長型、收入型和平衡型投資基金。成長型投資基金(Growth-Fund)又稱作長期成長基金(Long-term Growth-Fund),這類基金的投資目標在于追求資本的長期成長,因此基金將資產主要投資于資信好、長期有盈余或有發展前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由于基金所投資的股票在多頭股市上價格預期的上漲速度快于整個市場股價綜合指數預期的上漲速度,而且這些股票的公司盈利后通常將收入用于再投資,這類基金的長期成長潛力要大些。投資者投資于該類基金的優點是雖然當期得到的股利收入可能少,但其所得的長期收入及資本利得較多,且通過基金分散投資于上述普通股票,也能夠大大降低投資者個人直接購買股票的風險。國外的成長型投資基金的業績大多表現優異,如著名的“林德納基金”(Lindner Fund)在很長的時間里能保持年均成長率超過27%。在金融市場發達的國家,成長型投資基金在整個金融市場中居主導地位,而且該類基金發展也較快。例如,1981年至1986年,美國成長型投資基金數增加115只,達到260只,比收入型基金多144只。
價值型是投資基金操作風格的一種從國際上通行的投資基金分類方法看,沒有價值型投資基金一說,但存在價值型的投資風格。曾經有專家對國際上大多投資基金做過調查,發現眾多的基金經理在進行投資時,體現出不同的風格,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風格:成長型、價值型以及兩者的組合型——成長價值組合型。成長型的投資風格構成成長型投資基金,在選擇股票上,銷售及收益增長勢頭強勁的公司,是成長型經理的目標,他們還選擇那些具有持續增長趨勢的行業,這意味著對增長速度雖快,卻處于夕陽行業的公司,這些經理是少有興趣的,他們中包括傳奇式的人物彼得·林奇。
成長型經理尋找的公司一般具有如下特征。*所在的行業發展前景良好。*銷售增長率和收益增長率高;*價格——收益比合理(但如果各方面都正常,較高的價格——收益比也是可接受的);*管理層強。價值型基金經理的特點就是永遠尋找便宜貨,對他們來說,樂趣就是買到瀕臨破產的企業,這也是他們管理資產的原則。價值型股票的傳統定義是,賬面值比市價低的股票,意思是,同其賬面值比較,股票的交易價格較低。賬面值的定義是,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減去負債的值。因此,如果公司的帳面值為每股15元,其股票的交易價格為每股12元,可以認為,這是一個便宜的買賣。對一個價值型經理,增長性并非至關重要,耀眼的明星股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尋找的是那些貌不出眾、無人喝彩的無名股票。這些無名股自有其潛在的價值;他們的未來也許是輝煌的。市場困難時期股份下落的,已被變化無常的市場遺忘的,但它們的未來比多數人想像的要光明的股票,這些正是價值型經理孜孜以求的。為什么?也許是因為股價低于公司的出售價值,或低于賬面價值。從經驗看,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這一段時間,市場就會意識到,股價就會跟著上升。因此,最好是趁人不注意,盡早入市。價值型投資的一個問題是時間性。如果你發現了某個被人忘記的好股票。困難的是,你沒法知道何時該公司會出現轉機,或是否有人跟在后面,何時跟,來把股價推高。因此,價值型投資往往需要耐心。
價值型股票有如下特點:*價格一收益比低;*市場不關心;*低于面值出售;*有隱蔽資產。價值型和成長型,哪一種風格更好呢?研究表明,至少最近50年來,價值型股票的回報超過成長型股票(在美國市場),它的代價是什么呢?多維基金顧問公司的董事長雷克斯.辛格費爾德說,價值型股票比成長型股票好,是因為價值型股票的風險高,風險越高,回報自然越高。這樣,如果價值型股票的風險高于成長型股票,那它的回報是應該高。但諾貝爾獎得主默頓·米勒、威廉·夏普卻不能對此肯定。一份常常被引用的研究報告:《對抗性投資,外推與風險》,說明過50年間,價值型股票的風險并不比成長型的高。價值型與成長型股票表現是不同的,有時,價值型超過成長型,但在另一時期,成長型可能又會超過價值型。
典型的成長價值組合型投資者——巴菲特
有很多投資基金的投資風格并不是嚴格的成長型或價值型,而是各取雙方部分特點,企望通過糅合來提高回報和降低風險。如吸收成長型投資風格的注重行業前景、以長期為主的特點,再吸收價值型投資風格的運用現代財務分析技巧注重企業價值分析的特點,務求萬無一失。這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巴菲特。沃淪·巴菲特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投資精英,在近半個世紀的投資生涯中,他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偉大的投資豐碑--伯克夏·哈撤威公司,創造了一個從2000元起家最后成為世紀首富之一的神話,讓億萬投資人無不心向往之,連續四十年平均每年以26%復利增長的業績戰勝了證券市場所有投機者。當1965年巴菲特接管伯克夏·哈撤威控股公司時,該公司的每股股票價值徘徊于12美元和15美元之間,目前該公司的每股股票價值超過了7.5萬美元。巴菲特40年來執著于自己的投資理念,不急不躁,日積月累,終于為我們這個二十世紀開創了一個不可超越的投資記錄和歷史豐碑,讓理性與智慧發生最耀眼的光芒。巴菲特最偉大的貢獻在于他發現和實踐了投資的復利效應。復利效應的根本意義在于它表明了一個人在一年內能使投資翻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輩子都能保持這樣高的回報率,則財富可以幾何級數上升的方式積1萬元投資一年翻10倍,不過10萬元;而投資28年后,如果每年可以帶來50%的回報的話,則資產的價值可以增值8萬倍以上達到8.5億元[1000譴och(1+50%)28],這就是長期投資價值的所在。巴菲特反對短期投資或投機,他主張永恒的投資價值。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