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有助于投資者客觀的分析上市公司資產狀況及結構變動,只有將利潤指標與資產負債表結合分析,結論才具客觀性與真實性。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利潤率大幅提高,伴隨的是公司負債水平下降,凈資產增多,那么就可以大致肯定,該公司是處于良性的發展道路中。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利潤率大幅提高,與此同時卻是公司負債率的急劇膨脹,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現金資產的減少,則可以認為該公司的業績成長持續性較差,負債率的大幅上升,會導致公司在未來經營中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應收賬款的大幅上升,則表現公司所獲利潤更多的是“賬面富貴”,極有可能出現在未來經營的某一時點上,出現債務資金無法周轉,而導致經營危機。
因此投資者必須把主營業務利潤率、凈利潤率與資產負債中的資產負債率、流動資產狀況、應收賬款相結合分析。
資產負債率為股東權益與總資產的比率,這一比例越高,反映公司負債率越高。一般而言,60%應視為警戒線,超過60%,投資者應仔細考察導致其負債水平上升的原因,這一指標可結合凈資產收益率來分析。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了公司凈資產的盈利水平。一般而言,投資者當然希望自己中意的公司在這一指標上表現出色,但對這一指標的分析就須結合資產負債率。因為資產負債率的上升體現了股東權益在公司總資產中比重下降。當下降速度快于利潤成長速度,就會出現總資產盈利水平下降。
在對負債有所了解后,投資者還須了解上市公司資產結構狀況,是流動資產多還是固定資產多。例如,商業類上市公司的特點就是流動資產比重較大,而鋼鐵等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比重就偏大。在流動資產中,投資者可著重關注存貨的變化情況,流動資產的變化可能是有存貨等非現金資產所致,也可能是現金的變化。如果企業出現存貨大幅上升,利潤率大幅下降,表明公司的產品出現了滯銷情況,如不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業績下滑在所難免。在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也是一個重點,通過對它的變化情況與主營收入的變化情況作對比分析,有助于投資者了解公司銷售收入的真實度,并且投資者須關注其賬款構成變化,年限越長的應收賬款其回收性越小。
以2000年瀘州老窖的年報為例,在2000年,該公司業績以利潤指標反映基本上與上年持平,主營收入略有下降,但通過對費用控制,使凈利潤同比上升30%,公司的總資產、股東權益的變動亦不大。但資產結構中出現了存貨上升較快,長期負債上升較快的變化,公司解釋為產品結構調整所致。通過對比同類企業如五糧液相關數據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公司在2000年對產品結構和營銷方式作了較大轉變,處于調整期,其業績成長有待公司能否順利完成這一調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