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公布的上市公告書,是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看上市報告書時應主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面
一、公司業務范圍
目前在我國,一個企業從事的經營業務范圍,必須得到工商行政管理機構的認可,而一個公司經營業務范圍與其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的發展與獲利能力有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公司經營范圍越是廣泛,資金投向的選擇余地就越大。精明的公司管理人員往往會選擇恰當的時機,投入資金從事屬于其經營范圍的業務。反之當某一產品或行業在某一時期競爭較為激烈,獲利水平降低時,公司可抽出資金及時轉向其他產品或行業投資。你可從公司概況中的經營范圍和公司前三年經營業績介紹中去了解公司的業務范圍。
二、股本到位情況
按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首先必須募足股本金。因此公司在公布上市報告書時,必須公布會計師事務所在注冊會計師對股本金投入的驗證結果。了解股本金到位情況另一更主要的目的是看股東投入股本的時間。由于許多上市公司是在去年年中由原國營企業轉制而成的,因此,各種股本進入公司的時間往往有先后。如果社會法人和個人投入股本時間較晚,而公司仍有較高的稅后利潤,則說明該公司有較強的獲利能力。因為所實現的利潤,在某段時間內僅僅依靠了部分股本。如果股本全部到位且被合理有效地運用,則會產生更高的利潤。對股本到位情況主要看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驗資報告。
三、資產構成情況
應從公布的資產負債表上去分析上市公司資產構成情況。一家公司,資產通常有貨幣性資產、債權性資產、實物性資產、投資性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在這些資產中,有些直接就可為公司產生效益的,如貨幣性資產、實物性資產、投資性資產;有些則需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為公司產生效益,如債權性資產中的應收帳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貨款等,需要在一定時間以后才能轉為貨幣或實物;有些資產則盡管帳面上存在,但對公司并不能產生效益。它們的存在,只是因為公司會計核算必須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的要求,如短期遞延資產的待攤費用和長期遞延資產中的長期待攤費用等。如果一家公司總資產中債權性資產和遞延資產占得比重較大,那么即使總資產很大,也不一定能有較好的經濟效益。你可自行計算資產負債表上各類資產占總資產的百分比,從而分析其資產結構的優劣。
四、對外投資情況
按照國際慣例,企業對外投資是作為一種主要的財務信息來加以揭示的。因為對外投資往往能夠反映出一家公司的資金實力、控股能力、社會關系、多種經營方式及收益來源等信息。一般來說,如果在上市報告書上看到某公司對外投資面很廣,且投資占被投資企業注冊資本的50%以上,則說明該公司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和已經控制了被投資企業。當然分析對外投資還需結合其它一些財務資料來進行。例如,你可從利潤表上或財務報表附注說明中去尋找有關投資收益的資料。如果發覺投資金額較大,投資時間較長,但投資收益不大時,就應仔細閱讀重要事項揭示,或者直接去函去電上市公司,要求其進一步解釋被投資企業的情況。
五、負債情況及償債能力
舉債經營是現代成功企業普通采用的一種經營手段。在本行業、本企業產品資金利潤率高于銀行貸款利率時,公司管理者總是希望借入更多的資金來開展自己的業務。但舉債額度不可能是無限制的,債權人在看到債務人的負債與股東權益比例達到某一數值時,就會停止繼續出借資金。而作為股東或潛在股東來講,上市公司負債大小同自己也有密切的關系。在資產總額已定的情況下,負債越大,股東權益越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