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晴明炒股一向很謹慎,每次操作之前都制定周密的操作計劃,并且預先設計出止損和止盈的計劃,確保萬無一失時,才開始正式炒股,所以炒股幾年來一直沒有遭遇大的損失。雖然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但由于有止損計劃保護,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2004年初,他以6.40元的價格買進三聯商社,一個多月后,股價最高漲到10.14元,賬面盈利50%多,應該說收益已經很不錯了。有人勸他趕緊獲利了結,焦晴明卻說:“現在大盤還有上漲的趨勢,沒有必要止盈,我還想再多掙些銀子吶。”確實,當時的大盤指數仍然在漲,滬指站穩1700點關口后繼續向上拓展空間。但奇怪的是三聯商社卻漲不動了,在10元上方露了一下臉之后,隨即連跌數日,股價在8元多的位 置徘徊良久。焦晴明的賬面收益因此而減少了大半,他心里有些不痛快,加上又在股友們中夸下海口,說這只股“一定能翻番”,所以決定繼續等待,只要大盤不跌,就繼續持股。
2004年3月,股指繼續震蕩上行,市場中“牛市來了”的呼聲很高,但三聯商社卻沒有起色,他又補倉買進該股。他認為:既然是牛市,那就應該持股不動賺大錢。然而現實的情況并非如此:4月份大盤創出新高,可三聯商社卻一路小跑地往下跌。等到他下定決心止損的時候,以前的賬面收益已經蕩然無存了。
這次的失敗使得他很難過,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以前他一直認為,止損是熊市中的操作策略,牛市不需要止損,現在才發現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其實,牛市也需要止損,當個股出現見頂跡象,或者持有的是非主流品種或逆市下跌的股票,都需要止損,特別是在基本面等市場環境出現重大變化或對行情的研判出現重大失誤時,更需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焦晴明以前炒股之所以每次都能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就是因為能及時止損,誰知到了行情好起來的時候卻忘了這件最有效的防身利器,結果落得個“賠了面子又折金”的下場。
今年年初,焦晴明買進*ST實達,但該股表現平淡,既不放量,也不上漲。他果斷將其止損賣出,并隨即買進了其他強勢股。幸好有這次果斷止損并換股的經歷,否則后來上證指數上漲了400多點,*ST實達卻下跌了三、四成。
總結自己的投資經驗,焦晴明認為:牛市中也必須提前做好止損準備。止損作為風險投機市場中控制損失擴大化的有效手段,不能等到虧損已經發生時才考慮用什么標準止損,這時常常為時已晚。一定要在投資買入前就考慮清楚,如果判斷失誤應該如何應對,并且制定周詳的止損計劃和止損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有備無患,一旦發覺研判失誤時才能果斷止損,而不會在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束手無策,也不會因為一時應變不及而被深套。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