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是一項投資制度,設立該制度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開放資本賬戶,以創造更多外匯需求,使人民幣匯率更加平衡、更加市場化,并鼓勵國內更多企業走出國門,從而減少貿易順差和資本項目盈余”,直接表現為讓國內投資者直接參與國外的市場,并獲取全球市場收益。(767股票學習網 http://www.net767.com收集整理)
QDII制度由香港政府部門最早提出,與CDR(預托證券)、QFII一樣,將是在外匯管制下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權宜之計,以容許在資本賬項目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國內投資者往海外資本市場進行投資。
QDII背景簡介
· QDII(即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認可本地機構投資者機制),是允許在資本帳項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內地投資者往海外資本市場進行投資。
· QDII意味著將允許內地居民外匯投資境外資本市場,QDII將通過中國政府認可的機構來實施。有關專家認為,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內地居民將所持外幣通過基金管理公司投資港股。
·QDII由香港特區政府部門最早提出,與CDR(預托證券)、QFII(外國機構投資者機制)一樣,將是在外匯管制下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權宜之計。而且由于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CDR、FDII在技術上有著相當難度,相比而言,QDII的制度障礙則要小很多。
QDII意味著將允許內地居民外匯投資境外資本市場,即指投資于香港及其他國家資本市場。QDII可以為我國有序開放資本市場積累經驗,將為培育內地機構投資者起到積極作用。特別是對香港資本市場,雖然從資金狀況看,對市值已近34000億港元的香港市場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車薪,據有關專家預測如果允許施行QDII,先期進入香港市場的資金不會超過五十億美元。
2007年2月9日,中國銀行在其網站上貼出公告,稱其首款QDII產品中銀美元增強型現金管理(R),自2007年1月12日起,產品份額數已連續二十個工作日低于2億,達到了產品說明書中規定的產品終止條件,管理人宣布終止產品,從2007年2月12日起,不再接受申購申請,同時從2007年2月14日起不再接受贖回申請。沒有贖回的投資者,將參與最后的清算。人民幣升值加速,導致產品收益率太低,是中銀美元增強型現金管理(R)被迫終止的根本原因。
與此同時,另一款類似基金隨時可以申購贖回的QDII產品———招商銀行的全球精選貨幣市場基金,自2006年11月1日投資運作以來,以美元為本金計算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82%。即在截至2月11日的103天時間里,換算成美元后計算收益的話,投資者獲得的收益大概在1.36%左右,然而期間,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卻由7.8785下降為2月11日的7.7575,期間貶值幅度為1.54%,將收益抵扣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虧損后,投資者實際虧損幅度為0.18%。
人民幣隨后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了心里底線,屢創新低。按照QDII的相關規定,以人民幣投資QDII產品的投資者,其人民幣必須兌換成美元來參與。也就是說即使QDII投資者還能享受境外的投資收益,但人民幣的升值將把他們推向一個越來越尷尬的境地。由于到期之后,美元的投資本金和收益最終是要結匯成人民幣的,所以最后獲得的實際收益率將是扣除人民幣升值的收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