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報喜鳥公布了2016年年報,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7億,扣非后是-4.32億,比預告的還要寒磣一些
翻一翻報喜鳥的年報,從2012之后營收增長乏力,凈利潤毫無抵抗地下滑。
2013年,報喜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6.35%;
2014年凈利潤1.34億元,同比下降16.6%;
2015年凈利潤減少至1.0億元,同比下跌19.55%;
2016年凈利潤下滑至-3.87億元,同比下滑-486.63%,是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敢情吳總的“水到渠成“是這個意思?
二、難比同行,三年承諾將到期
當然,報喜鳥的盈利下滑也非一日之功,從2013年開始,凈利潤就開始掉頭向下了,活脫脫地是增收不增利!見下圖:
從這幅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報喜鳥近幾年的營收還基本維持著較高的水平,但凈利潤相比之下就“水往低處流了”,下滑得非常嚴重。
一般來說營收不增,可能是遇到行業天花板了,但凈利潤下滑嚴重,多數意味著經營上一定是出現了問題。
這也難怪吳總要轉型,日子過得越來越緊巴。
拉出去跟幾個同行比,報喜鳥也是有差距的。
因為幾家上市公司體量不一樣,用營收和凈利作對比不太能說明問題。為了能夠更清楚解釋報喜鳥的窘境,這里采用ROE指標進行對比。
ROE(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了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數據表明,同九牧王和七匹狼相比,報喜鳥還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2016年這一哆嗦,讓一直倒數第一的希努爾上升了一個名次。。。
吳總曾對媒體說“我跟企業內部說不能超過三年,轉型也好,升級也好,不能超過三年。”
眼瞅著還有7個月的時間就滿3年了,吳總不考慮自己的面子也得考慮下半夜零點發出文章三名記者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