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自2017年7月份至2017年9月21日,富力地產累計上漲近66%;碧桂園股價自2017年8月下旬至9月19日,也已經累計上漲近56%;融創中國股價在2017年8月下旬至9月19日期間,更是累計上漲近110%;中國恒大股價自2017年年初至今,累計已上漲近450%。
香港財華智庫網在9月25日刊文稱,當天港股內房股股價的下跌,“與上周五及六,內地多個城市推出限售令有關”,并建議投資者“若認為自己信心不足,又或者本身持貨能力不夠強的話,還是在此時忍一忍手為佳”,以免“愈撈愈見底”。
過百公司股東醞釀減持
就市值來看,預計減持市值最高的是堅瑞沃能、天海投資、百利科技和航民股份,它們分別最高減持13.52億元、10.77億元、10.47億元和10.03億元;就減持計劃的股權比例來看,百利科技、國禎環保和航民股份的最高減持股權比例分別達到17.20%、14.90%和13.03%。特別值得留意的是,次新股也遭遇減持狂潮。新天然氣在上周才解禁限售股,緊接著就遭遇九鼎投資發布減持計劃,最高被清倉式減持14.25%股權。
就減持時間段來看,這批減持計劃中有27項是計劃在3個月內實施完成,有189項計劃在半年內完成,立思辰、安圖生物和迪瑞醫療等3只個股的股東披露了為期一年的減持計劃。興源環境預留的減持實施時間最短。該公司的董事沈少鴻稱,由于個人資金需要,計劃從2017年10月20日至12月31日的兩個月時間里,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累計減持不超過329萬股,涉及市值1.01億元。
就行業分布來看,披露減持計劃的個股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計算機行業和電子行業,分別有18只、17只和14只個股遭遇股東發布減持計劃,這3個板塊分別最高將減持1.33億股、0.92億股和2.38億股,最高涉及減持市值19.08億元、17.25億元和33.01億元。
原來準備投資房產的資金要流向哪里?
當然是股市。
股市和房市的投資本來就存在一種蹺蹺板效應。不信,我們來反觀歷史。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同比持續回升,但上證綜指則從2400點左右一路下跌至2000點左右。而在2014年至2015年3月,房價同比增速一路下滑,但同期上證綜指卻節節攀升。隨后,2015年6月以來股市經歷三輪暴跌,而房價,尤其是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卻一路飆升。